这两天,右脸一直痛了近三十年的老汤终于又发自内心的笑了。
图片来自网络
医院治好了!老汤今年五十多,年轻的时候得了一种怪病,右脸总是不明原因的不时出现像“过电”一样的痛,洗脸痛、刷牙痛、吃饭痛、睡觉痛,吃不香,睡不好,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在河南老家,老汤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他的两个儿子说,从小没少挨揍。因为右脸无时无刻的疼痛,老汤曾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四处求医问药,在当地拔过牙,扎过针,但疼痛却一直不见好转。后来就一直服用止痛药,可效果越来越差,疼痛却越来越剧烈,以致后来发展为持续性疼痛,而且由于长期吃止痛药,导致胃部不适感强烈,反酸、恶心、胀气。
老汤为了家中老老少少,一直默默忍受,只是脑中时不时的闪现“不活了”的念头。直到有一天,在深圳工作的儿子医院神经外科的王洪正主任,新的转机出现了!王洪正主任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查体后,一针见血的指出,折磨老汤痛不欲生的怪病就是三叉神经痛,告诉老汤和他的儿子,目前,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唯一可以有效解决疼痛而不留后遗症的方法。老汤和儿子欣喜不已,总算盼来了胜利的曙光。接下来就顺利成章,快速入院、术前检查,手术按预期进行。王洪正主任亲自操刀,虽然这种手术对于他已轻车熟路,但仍是兢兢业业的去雕刻他的艺术品。
老汤的情况与别人不同,术区的解剖很是复杂,术区有太多微小血管,一旦损伤,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经过王主任细致耐心的梳理,完整保留每一条比发丝还细的血管(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找到责任血管彻底给三叉神经减压,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术后老汤清醒的第一句话就是:脸真不疼了!老汤儿子悬着的心落了地,由衷的感到高兴,一扫压抑心头近三十年的阴霾,对王主任发自内心的感谢溢于言表(也可能是因为以后再也不用挨揍了)。
目前,老汤恢复顺利,但他仍是小心翼翼,不敢相信折磨他近三十年的疼痛真的就这么消失了,每天查房的时候都会问王洪正主任再也不会痛了吧?王主任都肯定的回答:不会!
术前
术后
目前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唯一有效解决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病症且不留后遗症的有效手段,医院神经外科可熟练开展该手术,已成功完成多例。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微血管减压术
目前唯一能够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手术。该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患侧耳后沿发迹行4cm切口,牵开皮肤肌肉显露乳突根部,钻孔开骨窗直径3cm。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吸出脑脊液,剪开蛛网膜探查三叉神经根部,找到压迫三叉神经根的责任血管(可为一根或多根),常见的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显微剥离子游离责任血管后用tefflon棉垫起。手术创伤小,预后良好。
王洪正主任简介
王洪正,男,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特约编委。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对重症颅脑损伤、各种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椎管(脊髓)疾病以及脑积水、高血压脑出血脑等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重症颅脑损伤、脑血管病病人的救治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后颅窝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达到了较高水平。同时开展了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血管内)放射治疗,如颅内动脉瘤、海绵窦瘘、脑血管畸形的栓塞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来源:神经外科
编辑整理:罗医宣
医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