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
一、概念
二、解剖
1脊柱与脊神经:(1)四个生理弯曲:颈曲(前),胸曲(后),腰曲(前),骶曲(后);(2)脊神经:31对。C8,T12,L5,S5,Co1。成人脊髓下端平L1下段,新生儿较低,平L3;(3)定点标志:C7棘突隆起,肩胛下角连线处。两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为L4或L3-4棘间隙。
2骶管裂孔:由第4,5骶椎背间的切迹与尾骨围成的三角形的孔。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为进针标志。
3、皮肤到椎管层次:
皮肤→皮下(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脊髓。
第一节蛛网膜下隙阻滞
一、概述
1、概念局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相应脊神经根阻滞,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功能暂时消失,又称脊椎麻醉,简称腰麻。
2、麻醉分类:
a.轻比重 b.等比重(1.-1.) c.重比重(1.以上)
3、麻醉平面(范围)的分类
a.高位腰麻(T4↑)b.低位腰麻(T10↓)c.鞍麻腰麻d.单侧腰麻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机制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脊液的生理脑脊液清澈透明脑脊液~ml.脑脊液的液压不超过mmH2O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1、直接作用:①作用部位②阻滞顺序③阻滞平面差别④局麻药的临界浓度。
2、间接作用(全身影响):①循环系统的影响:a.血压 b.心率 c.心排出量 d.心脏功能 e.冠状动脉血流量;②呼吸系统的影响;③胃肠道影响及其他。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1、下腹和盆腔手术;2、肛门和会阴手术;3、下肢手术。
(二)禁忌证:1、CNS疾病;2、全身严重感染;3、高血压并冠状动脉改变;
4、休克病人(绝对禁忌);5、慢性贫血禁用中位以上腰麻;
6、脊柱外伤,畸形,严重腰背疼痛;7、老年人;8、腹内压明显增高;
9、精神病,小儿。
(三)麻醉前准备①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②人室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或安定10毫克。③准备好急救器具及药品。
(四)常用局部麻醉药
A、普鲁卡因重比重液普罗卡因粉剂mg,用脑脊液稀释后加入0.1%肾上腺素0.2ml共计3ml(脑脊液比重为1.)
B、地卡因重比重液1%地卡因、10%葡萄糖液和3%麻黄碱各1ml,配制成1∶1∶1溶液
C、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5%或0.75%布比卡因2ml(分别为10mg或15mg)加入10%葡萄糖液1ml.
(五)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1、体位:①侧卧位;②坐位。
取侧卧位,头前屈垫枕、背部贴近手术台边缘并与手术台平面垂直,双手抱膝,膝部贴腹和胸壁。若患肢不能屈曲,可取被动体位,健肢屈曲。肛门会阴部手术亦可取坐位,如“鞍麻”。
2、穿刺部位及消毒范围。
一般选择腰3~4或腰2~3,最高不得超过腰2~3,以免损伤脊髓。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相当于腰3~4棘突间隙或腰4棘突。
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
3、穿刺方法:
①直入穿刺法;
检查腰穿针与针蕊是否匹配。在所选择的穿刺点棘突间隙中点做局麻,左手拇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腰穿针垂直皮肤进针,依次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和棘间韧带。待穿刺针固定,改双手进针,第一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硬脊膜外腔,第二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蕊见清澈脑脊液流出,此为直入穿刺法。
②侧入穿刺法。在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穿刺,穿刺针向中线倾斜,与皮肤成75度角对准棘突间孔方向进针,经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此法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人,棘突间隙不清的肥胖者或直入法穿刺失败的病人。然后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一般10~30秒注完后退针,用创可贴或敷料复盖穿刺点,患者缓慢的改平卧位。
(六)阻滞平面的调节(注意问题,影响扩散因素)
1、穿刺部位(节段选择);2、体位和麻醉药性能用药剂量、浓度、容积、、比重;
3、注药速度;4、穿刺针粗细及穿刺针斜口方向;5、脑脊液压力和病人年龄及病情。
(七)麻醉中管理
1、监测麻醉期间应加强对患者意识、循环及呼吸的观察,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手术结束后,麻醉平面退至T6以下才能送回病房。
2、麻醉平面的调节(管理);其方法是根据体位调节,针刺皮肤试痛后和观察运动神经麻痹情况来进行。用重比重溶液时,病人头端越低,麻醉平面越高。一般头低位不超过15度,麻醉平面上升至所需高度时,即将头端放平,注药后15分钟阻滞平面固定。
3、循环稳定:
①血压下降②心率缓慢。
低血压:主要由于相应区域交感神经阻滞、麻醉平面过高和病人心血管代偿功能较差所致。处理方法:加快输液速度,吸氧,麻黄素10mgiv,合并心率减慢阿托品0.3mg、0.5mgiv。3、呼吸管理(呼吸抑制);4、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诱因:①血压骤降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③手术牵拉
4、呼吸管理(呼吸抑制);
麻醉平面超过T4甚至更高,导致肋间肌麻痹,胸式呼吸受限。平面超过C4则可致膈肌麻痹,腹式呼吸限制。处理:面罩供氧,辅助呼吸,全脊麻应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同时支持循环。
5、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诱因:①血压骤降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③手术牵拉
④因循环、呼吸抑制引起脑缺血缺氧
处理:吸氧、纠正低血压。内脏牵拉反应应予哌替啶25mg、50mgiv;或胃复安10mg/氟哌利多2.5mgIV,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
(一)头痛:
分低颅压性、高颅压性头痛。前者因脑脊液外漏所致,后者系化学药物刺激或感染所致。处理:低颅压性头痛,绝对卧床,静脉补液,早期进食和饮水。必要时给予镇静、镇痛药辅以针炙、中药治疗等。高颅压性头痛给予对症处理,合并白细胞增高、体温增高,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者应加大抗生素剂量。
(二)尿潴留
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恢复较晚或术后疼痛所致。处理:给予针炙、引导排尿,必要时导尿。
(三)神经并发症
1、脑神经受累2、假性脑脊膜炎3、粘连性蛛网膜炎4、马尾神经综合征5、脊髓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