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宣教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其高发病率、高病残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我们经常走在街边的小路上,就碰到脑卒中后蹒跚学步的患者,这种疾病患病人数之多就可见一斑了。本期科普文章就好好讨论一下高血压与脑卒中!

01

定义与危险因素

定义: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指因脑血管阻塞或者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早在年,INTERSTROKE研究在亚洲、美洲、欧洲、澳洲、中东和非洲共32个国家纳入了名受试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发现了脑卒中的十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

划重点:在上述众多危险因素中,最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约有80%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相关,因此做好高血压诊治在预防脑卒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2

发生机制

高血压引起脑卒中发生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对脑血管结构以及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影响。长期的高血压患者可出现脑阻力血管持续收缩,出现脑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低血压时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而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兼之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继而出现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发生脑梗死。较大或中等大动脉可形成动脉瘤,血压升高时可出现动脉破裂出血。同时由于高血压小动脉持续收缩,造成小动脉内皮下纤维玻璃样变性或小动脉内皮下纤维素样变性,导致内膜增厚、纤维性玻璃样变性,称之为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小动脉硬化性病变多为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小动脉病变形成小动脉瘤或微动脉瘤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03

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高血压脑卒中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脑梗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暂时性供血不足,导致发作性的脑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可在数秒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症状和体征全部恢复。

(2)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高血压继发脑血管病变,从而出现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出血。

(3)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可导致脑底和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高血压性脑梗死:高血压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脑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04

一级预防

高血压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通过控制血压以及其他代谢(如血糖、血脂)异常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积极治疗高血压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发生率。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每降低10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5mmHg,可使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降低41%。因此加强降压治疗对于脑血压病预防至关重要。

文字:颜玉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熊丙权

审核:佘强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zwmncx/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