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首要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陪护、社会医疗保险等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为了让大众便捷地了解卒中知识,及早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能够健康、幸福的生活,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特为大家讲解脑血管病知识。
(一)卒中的基本知识
卒中俗称中风,也叫脑血管意外,或者急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在某一部位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心脏把血液泵入脑动脉,脑动脉又逐渐变细成为小动脉,最后变成很细的血管,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很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由此进入脑细胞内。当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时,血液不能够持续不断地进入脑内,血管远端的脑细胞氧供停止,也就是脑细胞不能“呼吸和吃饭”了就会逐渐死亡,无法再行使其应有的功能,也就是不能再指挥人体活动、说话等等,即发生了卒中。
卒中有哪几种类型
(1)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供血动脉由于狭窄或鼻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脑细胞由于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死亡。就如同农民伯伯灌溉的水渠被堵上了,其负责灌溉的地得不到水,植物就都枯死了。
(2)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周围间隙中。脑细胞因得不到正常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会死亡。另外,血肿压迫周围组织,也会增加一部分脑细胞死亡。就如同爆了的主水管,水漫得到处都是,分水管里也没有水流的进去了。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有什么区别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虽然都有颅内出血,但二者有很明显的区别。人的大脑是由一些实质和实质周围的间隙组成的,类似于橘子,橘子瓣之间是有空隙的。当出血发生在橘子瓣内时,称之为脑出血。对于老年人,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当出血发生在橘子瓣之间的空隙时,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于青年和中年人,是由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诊断路径和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什么是腔隙性梗死
腔隙性梗死是指小的梗死灶。临床上,很多病人在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时发现了腔隙性脑梗死,却在临床上没有相符合的症状,在老年人更为明显。对没有症状的“静息”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是否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等存在一定的分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脑卒中会遗传吗
脑卒中并不是遗传性疾病,不具有遗传性疾病的特点。但是,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发生脑卒中时,自己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也要高一些。
脑卒中的发生和气候有关吗
天气寒冷时,脑卒中的发生概率要高一些。其原因并不是很多病人想像的,天气寒冷直接引起脑血管收缩;而是与天气寒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
神经内科二病区联系电话
神经内科门诊-
神经内科二病区:-
薛李喜主任
薛李喜,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于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内科,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上造诣深厚。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