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一个16岁高中生女孩,以“癫痫间断性发作10年”为主诉入院,患者十年前因癫痫发现右额顶部有占位性病灶,当时诊断为蛛网膜囊肿,未行进一步诊断复查,从6岁多开始辗转各地治疗癫痫症状,治疗中间有间断缓解,但长期吃抗癫痫药的毒副作用也逐渐显现,而且家属自诉随着高中学习任务的加重,近一年来发作频繁加重,多次癫痫大发作,发作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数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经过申学明、罗文凯治疗组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认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可能性比较大,肿瘤位于额部,额顶部功能区有异常脑电波,需要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癫痫灶的皮层定位和处理,向家属介绍了病情、风险及拟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家属很理解并十分配合。
手术于年7月25日进行,术前详细做了术前规划,由许红旗主任医师主刀,谷冠英主管护师全程皮层脑电监测。采用跨矢妆窦切口成形骨瓣,术中严格注意窦及回流静脉的保护,瘤体CT有强钙化部分,小心地逐块切除。术中皮层电极监测,发现离肿瘤2cm的顶叶及1.52cm肿瘤外缘有明显异常放电区,考虑为致痫灶,切除肿瘤后行双极电凝皮层热灼进行处理,最后再次行皮层脑电监测发现异常脑电波消失。整个手术出血不超ml,手术时长2个半小时。术后症状消除,复查影像满意。
对于功能区继发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对癫痫灶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复杂程度往往超过肿瘤的手术本身,通过综合应用各种功能性检查,对脑功能区做出正确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功能区胶质瘤,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癫痫发生率大约50-90%。癫痫活动通常起源于临近肿瘤的非肿瘤脑组织,单纯切除病变而不处理周围的癫痫灶不能减轻或预防术后癫痫。因此对于伴有癫痫的患者,皮层脑电监测应当作为术中定位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术前影像
皮层脑电监测
肿瘤切除后
术后复查
(神外三申学明)
编辑:宣传科
校对:宣传科
版权:宣传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