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蛛网膜囊肿?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s,IAC)是脑脊液包围在蛛网膜所形成的囊腔,约占颅内占位病变的1%,50%~60%发生于中颅窝,5%~10%发生于后颅窝。约5%~25%无症状患者在偶然检查时发现该病。
IAC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类:
1.真性蛛网膜囊肿,囊壁全部为薄层蛛网膜构成,囊内含脑脊液,与周围蛛网膜腔隙互不相通,多为先天性;
2.继发性蛛网膜囊肿,多由不同的继发因素引起,如外伤、炎症、开颅手术等,由于蛛网膜粘连,脑脊液在蛛网膜腔隙内积聚而成囊腔,常有小通道与周围蛛网膜腔隙相通,脑脊液注入囊内使囊腔逐渐增大,这种囊肿被称为蛛网膜下囊肿。
蛛网膜囊肿要怎么诊断呢?
IAC患者大多无症状;部分因囊肿对脑实质的压迫或继发硬膜下血肿(CSDH)等,才出现发作性头痛、癫痫、神经功能障碍等常见症状,并且继发CSDH可产生颅内高压症状等。
IAC的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
多数IAC病变可根据其密度或信号与脑脊液相似,无增强或强化、无钙化等与颅内其他囊性病变鉴别。
依据病灶在MRI上的信号高低可鉴别是否为IAC囊肿:
囊肿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低信号,有时为等信号或高信号,FLAIR上呈显著的高信号。
蛛网膜囊肿该怎么治疗?
IAC治疗方案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否需要手术干预方面。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IAC具有手术指征;而对于无症状者,多建议动态观察及密切随访。
如若是面对先天性IAC的低龄人群,考虑到该病可能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者则大多建议手术干预。即便如此,手术治疗仍需“权衡利弊”、“稳中求进”。
现阶段IAC手术方法包括囊肿直接手术和囊肿分流两种方式。
囊肿直接手术:多采用囊壁部分切除术、囊肿全切除术、囊肿大部切除加囊肿至脑室、脑池造瘘术;
囊肿分流:可防止IAC复发采用囊肿至脑室、腹腔、心房或硬膜下腔分流术。
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或许并未全面。由于IAC患者常因脑组织的长期受压而变性形成致痫灶,故研究者建议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IAC和处理癫痫灶,以期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