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体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口号:分秒必争,救治大脑。
脑卒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供血动脉由于狭窄或闭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脑细胞由于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死亡。就如同农民伯伯灌溉的水渠被堵上了,其负责灌溉的地得不到水,植物就都枯死了。
(2)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周围间隙中。脑细胞因得不到正常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会死亡。另外,血肿压迫周围组织,也会增加一部分脑细胞死亡。就如同爆破的主水管,水漫得到处都是,分水管里也没有水流进去了。
多数卒中早期并不引起明显的不适感,这些症状常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而延迟诊治。为了方便记忆,专家推荐了一个英语词:FAST。F是指FACE(脸)。观察脸部是否对称。A是指ARM(臂)。双手臂双举,观察双上肢力量是否均衡。S是指SPEECH(语)。病人说话时,如果言语含糊、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提示异常。T是指TIME(时间)。出现上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症状,提示卒中。争分夺秒,医院,以赢得抢救的时间。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脑卒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首先用NIHSS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脑CT排除出血,有静脉溶栓适应症的一般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时间窗是4.5小时,这个时间是从发病、就诊到完善CT检查及药物完全进入血管内的时间,所以患者至少要在发病3小时内接受治疗。静脉溶栓的有效率在30%左右,效果不佳,或者超过时间窗的脑栓塞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内取栓。目前能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的患者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患者都是内科保守治疗,给予应用抗板、稳定斑块、改善侧枝循环等药物,并行头颅MRI、MRA、CTA检查,明确病灶部分及评估脑血流,必要时病情稳定后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1、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介入康复治疗,发病后14天以内是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
2、循序渐进: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逐渐减少辅助;
3、持之以恒:康复过程长,上肢恢复滞后于下肢恢复,需要患者持之以恒的精神对待上肢功能的修复;
4、医患合作:治疗师与患者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5、健康教育:治疗师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生以及预后。
孙雁鸿
主治医师,毕业于山东大学,临床六年制,本科学士学位,曾就职于医院神经康复科及脑病科。自年9月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作。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半年。淄博市康复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第二届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三节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医院协会癫痫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个,发表论文2篇。擅长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眩晕症,面神经炎,头痛,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脑血管病及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其他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并结合饮食、运动、情绪对疾病和药物治疗的影响,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改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