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研究发现,高血糖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预后不佳有关,而强化胰岛素治疗未能改善SAH重症患者的病情。大脑的能量代谢依赖于充足的血糖供应,而SAH可损伤脑细胞,影响血糖转运。正常或者较低的血糖水平不能满足大脑的能量需求,不利于疾病预后。因此,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可能加重SAH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为了明确血糖波动对SAH患者的脑代谢及继发性脑损伤的影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PedroKurtz等对28例SAH昏迷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表在年5月的《CritCare》在线上。
该中心运用颅内压监测和微透析等监测方法来了解昏迷患者的状况,并将乳酸/丙酮酸比值40定义为“代谢危象”,每日的血糖波动用血糖标准差(SD)来表示。应用多变量一般线性模型联合logistic连接函数分析每日血糖波动与脑代谢危象的发生和住院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28例SAH患者GCS评分≤8分,均接受机械通气。分析患者小时的微透析样本和同时段内天的血糖值发现,①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2.3mmol/L)发生;16例患者(57%)至少出现一次轻度低血糖(3.9mmol/L);血糖波动与血糖高低无明显关系;轻度低血糖与患者脑代谢危象和住院死亡率之间无明显关系。②血糖SD的升高,增加患者“每日至少发生一次脑代谢危象”的天数(图1);在调整GCS评分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之后,血糖波动提升仍旧是增加患者“每日至少发生一次脑代谢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表1)。③血糖波动提升,血糖SD高于中位数,患者住院死亡率也增加(图2);在调整年龄、Hunt-Hess评分、GCS评分和迟发性脑缺血等危险因素之后,血糖波动提升仍旧是增加住院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研究者指出,血糖波动提升对严重神经损伤患者有害;SAH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脑代谢危象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因此控制急性血糖波动可能成为治疗重症神经损伤患者的新策略。
图1.不同的血糖波动组患者“每日至少发生一次脑代谢危象”的比较。
图2.血糖波动高于或低于中位标准差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比较。
表1.“每日至少发生一次脑代谢危象”的预测因子。
表2.住院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浙江大医院丁午编译,《神外资讯》编辑部副主编、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编辑部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