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神经功能监测及扩展的迟发性脑缺血的定

蛛网膜下腔出血

医院自年开始将ptiO2以及CMD用于高级别aSAH的治疗方案。Veldeman等开展了观察型研究,评估这些有创监测措施用于识别DCI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其结果发表在年5约的Neurosurgery上。

DOI:10./.3.JNS.

Neurosurg.May15;1-8.

研究背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死致残率很高,存活的患者在首次出血后3周内均可发生进一步缺血性损伤,即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cerebralischemia,DCI)。DCI及其相关的脑梗死是导致SAH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既往认为血管造影显示的大血管痉挛是导致DCI的唯一原因。然而,诸多临床证据提示DCI的发生除血管痉挛以外,还有更深层的机制。

临床上DCI定义为发生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或意识水平降低。这一定义根据临床特征来判断,仅适用于能够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的患者。高级别SAH的患者由于存在意识障碍,往往无法进行评估。完全依赖CT影像则存在电离辐射负荷以及转运的安全性顾虑等实际困难。

有创神经功能监测(invasiveneuromonitoring,INM)包括脑组织氧合(ptiO2)及脑微透析(cerebralmicrodialysis,CMD)可以进行实时、床旁的脑氧合和代谢评估。

医院自年开始将ptiO2以及CMD用于高级别aSAH的治疗方案。Veldeman等开展了观察型研究,评估这些有创监测措施用于识别DCI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患者

对年至年期间的患者队列进行分析,比较年引入INM前后的患者情况。研究纳入了所有HH分级3-5级的aSAH患者,年龄18-90岁。排除了入院时即存在脑血管痉挛、发病5天以上或发病7天内早期死亡的患者。此外,细菌性动脉瘤、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以及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也予以排除。

治疗流程

患者确诊后48小时内通过手术夹闭或者接入栓塞的方式对动脉瘤进行妥善处理,随后在NICU进行监护。有意识障碍者接受INM监测。ptiO2以及CMD探头放在破裂动脉瘤同侧。如果时中线部位动脉瘤,则放在出血负荷较多的一侧。探头通常放在大脑前中动脉供血的分水岭区,即冠状缝前方,中线旁开4.5cm处。

DCI定义

经典DCI定义:按Vergouwen等的标准,为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GCS下降≥2分,持续至少1小时,排除其他因素。

功能DCI定义:在采用INM前,对于昏迷患者使用灌注CT检查来进行功能性DCI评估,定义为血供区域的灌注缺损,即CBF/MTT不匹配。采用INM后,DCI的定义扩展为氧合危机(ptiOmmHg)以及代谢损害(乳酸/丙酮酸比例≥40)。

DCI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后,即启动一线治疗,包括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诱导性等容高血压(iHTN,≥mmHg)。

iHTN治疗无效者,重新进行灌注CT评估。如果发现持续性灌注不匹配,则启动二线血管内拯救性治疗,使用球囊对痉挛血管进行扩张。

微导管持续灌注尼莫地平则作为三线治疗,同时辅以静脉内替罗非班和镇静治疗,直至撤管。(图1.)

图1.所有接受DCI治疗的患者均每日进行评估,在采用INM前,为灌注CT;INM后则结合灌注CT以及INM。

预后评价

主要终点为发病后12个月的GOSE评分,二分为预后不良(GOSE1-4)以及预后良好(5-8)

研究结果

患者特点

年1月至年12月期间,无INM期内共纳入96例患者,有INM期内共纳入94例患者。两组基线状态如图。44例患者(46.8%)接受了INM(ptiO2以及CMD)。INM平均在出血后2.0±2.5天内实施。无INM期和有INM期内,接受iHTN的患者数分别为51例(53.1%)和56例(59.6%),血管内治疗数分别为23例(24.0%)及29例(30.9%),均无统计学差异。(图2.)

并发症

在有INM期内脑脊液感染有上升趋势(20.2%vs11.5%,p=0.)。10例患者放置探头后出现颅内出血,其中1例需要手术清除。均为双抗治疗期间出血。

主要终点

有INM期与无INM期相比,患者12个月GOSE预后良好率升高,分别为53.8%及39.8%。二分类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了有INM期内患者预后更好的趋势(OR0.60,95%CI0.33-1.09,p=0.)。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改良Fisher分级,HH分级,DCI发生作为预测因子的协变量)显示两组GOSE分布之间有显著差异(OR4.86,95%CI?1.17~?0.07,p=0.)。(图3.)

次要终点

有INM期与无INM期相比,两组患者死亡率无差异;首次DCI治疗的时间平均提前2.2天,p=0.;无症状性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33.3%vs12.8%,p=0.;DCI相关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44.8%vs22.3%,p=0.。

解读

本研究中对实施INM前后两个时期的高级别SAH患者队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实施INM,并采用扩展的DCI定义有助于早期发现可逆转的DCI。这有助于早期开展DCI治疗,减少脑梗死,从而提高患者预后。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HH3级的患者潜在获益更大。INM的实施也能有效减少CT检查数量和电离辐射负荷,并减少繁琐的转运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心针对DCI的治疗措施,如诱导高血压、持续动脉导管灌注等仍有争议。在不同的中心之间难以复制。采用INM指导治疗也存在空间分辨率有限、临床阈值合理性以及实施技术上的困难。此外,研究的局限性包括观察型的设计、时间跨度大、部分预后资料为回顾性、以及无法采用盲法,干扰因素众多等。

结论

有创神经功能监测用于高级别的aSAH患者可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DCI,并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译者简介

杜倬婴,博士,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团队主治医师。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lz/6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