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9岁,kg。拟行右胫骨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约1小时,选择蛛网膜下腔麻醉。查体,超力型肥胖体型。患者取侧卧位,双侧曲髋曲膝使大腿尽量贴腹部、双手抱膝呈收腹弓腰姿势。解剖定位腰椎节段,无可触及骨性标志,选择超声影像定位,采用低频超声换能器预扫描,定位L3/4间隙,影像预判L3/4间隙具有穿刺条件。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短轴正中棘突间隙切面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注入适量局麻药物,麻醉成功,术中麻醉效果理想,患者生命征平稳,术毕安返病房。
临床上肥胖患者较常见,因背部脂肪堆积,脊柱骨性标志触摸不清,给临床麻醉的实施带来困难。穿刺时常常具有挑战性,往往会增加穿刺次数,给患者带来不适或明显疼痛,还可能增加患者的恐惧感,甚至因穿刺困难而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
腰麻穿刺针的特点是腰穿针特别细,这种设计可以减少穿刺损伤,尤其可以减少因穿刺原因导致的脑脊液外漏,从而可以减少低颅压性头痛发生的概率。但由于腰穿针很细,所以腰穿针比较软也是其特点,在肥胖患者的穿刺过程中易遇到骨质,容易引起变形及发生偏移。故而,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腰穿,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从而减少穿刺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是近10年来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方法日新月异,给临床麻醉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在麻醉安全管理方面超声可视技术也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引导穿刺技术更是近1-2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临床麻醉方法,从最初的超声椎管辅助定位,渐渐发展成现在的实时超声引导椎管内麻醉,其入路也在不断创新,有学者提出5种入路之多。但目前我们采用的实时超声引导、短轴正中棘突间隙切面,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这种方法,更接近传统腰麻穿刺时的正中入路,穿刺路径相对短,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影像引导穿刺方法,该方法易于学习和操练,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方法除了对于肥胖患者适用外,对于特殊椎管患者,如老年患者因骨质增生、退变、棘间韧带钙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晚期脊柱竹节样变等椎管穿刺困难时,实时超声引导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双特殊的“眼睛”,变困难为不困难,变不能为可能。实时超声引导椎管麻醉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临床麻醉方法。
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