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越来越年轻化,做好这五点是关键

“不要在风口睡觉,小心嘴歪眼斜...”

喜欢在窗户口睡觉的我总是听到这样的话,于是对于中风的认识仅限于“嘴歪眼斜”。

直到有一天某同事午休时突然发觉身体难以动弹,起初,我们都在这家伙在开玩笑,发觉事情不太对,医院才知道,他中风了!

现在想想,当年的自己还真是只知道清风徐徐,不知道中风可怕呀!

同事“以身试病”我们才知道其实中风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为什么会中风

平时说的中风是指脑中风。因其发病大多数比较急骤突然,故又称“脑血管意外”,医学上称之为“脑卒中”。

中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

60%~70%的中风是因为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脑血管阻塞,称为“缺血性中风”。

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

后者则是脑血管被称为栓子的异物阻塞而引起。

脑血管严重阻塞可引起“脑梗死”,轻度阻塞或阻塞后再通引起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医学上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小卒中”。

30%~40%的中风是因为脑血管破裂或脑动脉瘤破裂,前者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俗称“脑溢血”;后者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较大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尤其是高血压与中风关系密切。

脑出血患者中约93%有高血压病史;

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约86%有高血压病史;

同时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心脏病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或菌栓,当发生栓子脱落,栓子可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有些人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形成动脉瘤或发生动静脉畸形,常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

另外,某些炎症、血液病、外伤等也可以引起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虽然发生中风的概率较大,但实际发生时往往还有一些常见的诱因。

诱因

包括情绪因素(生气、激动),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大便干结时用力排便,血压控制不佳等。

因此,避免这些诱因的发生对中风高危人群非常重要。

中风预警信号

看脸:病人是否出现口角歪斜、脸不对称的情况;

(聆)0听语言:病人无法完整清晰地说话,也无法听清别人说话,也是中风症状之一。

:就是脑梗发作后,一定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发病前,可能出现更早的征兆

有一些病人在脑卒中前也会有一些先前发作性的症状。这个症状持续比较短,可能持续几分钟。

病人突然间感觉到身体的一种功能的障碍,和其它病的症状容易混淆。但记住它是局灶症状。

局灶症状就是或左,或右。一般以左右来分界的,左侧半身,右侧半身,右侧面部,左侧面部。

如果患者就一只手麻,那没关系,因为太局部了,如果半身麻,首先要怀疑是脑中风的前兆或者症状。

这种症状还包括突然间说话不清楚了,很快就好了。还有患者突然间有眩晕、要摔倒的感觉。

眩晕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偶发没关系,如果频繁发作,如今天发作了,过了三五天又有这种类似的发作,这种情况一定要高度注意,可能就是中风先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症状发作比较刻板,一直是一半身体出现症状,如果患者今天右半身麻,明天左半身麻,那么脑卒中的机会比固定在一侧的明显的要小,很少出现双侧。

这种刻板的、频繁的症状,离中风可能就比较近了。

如何预防中风

近年来,脑中风患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有资料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5%处于中风的高风险,因此中、青年人也需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lz/5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