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中风日
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75%—90%,出血性卒中占10%—25%。
中风高危人群
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糖尿病病人;
脑功脉硬化病病人;肥胖病人;
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
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
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
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
高龄。
中风的主要表现
症状突然发生;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持续头晕,饮水呛咳,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关于中风的常见认识误区
错误观点
中风不可预防
中风无需治疗(治不好)
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
中风治疗6个月就会好
正确观点
超过80%的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
可能终生无法恢复
预防中风的措施
1.控制高血压、血糖、血脂、体重、酒量等,包括拒绝长期饮酒、抽烟等;
2.改变生活习惯,注重饮食健康;
3.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避免冲动,以免诱发中风;
4.其他因素:临床发现一些因素对预防中风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等;另外,便秘也容易诱发中风,所以应预防避免便秘。
预防中风小妙招
01
十指抓伸
首先放松肩、肘,手指张开,然后慢慢握拳再伸直手指,频率为90~次/分钟,尽力抓伸到最多次数。这个方法可以起到微调内脏功能、养肝柔筋、通经活络、预防中风的作用。动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
耸肩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3
按摩穴位
按摩踝关节,通过疏通经络,刺激关节周围的腧穴,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筋骨,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按摩上肢的风驰、肩井、池泽等穴位,也可有效预防脑中风,在按摩这些穴位的时候,最好采用点按的方式,力度合适,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04
按摩颈部
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应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05
转动头部
头部回来转动,按照左右前后的四个方位晃动,每日做三组,一组做三十次到五十次。这个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增加血管抗压能力,从而预防中风。
我院脑病科设有中风专病门诊、中风筛查门诊,能够规范化卒中患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卒中复发。同时对卒中高危患者进行发病危险评估,为高危患者制定卒中预防计划。
来源:医院及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