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预防系列科普(一)》首先普及的是“三高”人群如何科学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今天的第二讲,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吸烟、饮酒、房颤等心脏疾病以及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怎样科学有效地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1、吸烟。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可使其风险增加近1倍,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
(1)吸烟者应戒烟,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2)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险性的认识。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在办公室、会议室、飞机、火车等公共场所设立禁烟区和特定吸烟区,以减少吸烟的危害。
2、饮酒。大多数研究表明,酒精消耗和全部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一种“J”形关系。也就是说,轻、中度饮酒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而过量饮酒则会使脑卒中的风险升高。
(1)饮酒者不提倡大量饮酒。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2)饮酒者应适度,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减半。
3、心房颤动。国外研究显示调整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后,单独心房颤动可以增加脑卒中风险的4-5倍。
(1)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2)应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的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监测,决定进行何种抗栓治疗。(3)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如CHA2DS2-VASc评分2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人群,建议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值范围在2-3]。(4)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大于等于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口服抗凝治疗。可选择华法林(INR目标范围2?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选择新型抗凝剂,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及利伐沙班。(5)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1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不选择抗栓治疗,也可选择抗凝或阿司匹林治疗;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不需要抗血栓治疗。(6)对于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
附: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评分得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
1
高血压
1
年龄≥75岁
2
糖尿病
1
中风/TIA/血栓史
2
血管病变
1
年龄64-74岁
1
性别(女性)
1
总分
9
注:总分≥2,口服华法林;总分为1,口服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总分为0,不需抗栓。
其他心脏病。除心房颤动外,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也可能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怀疑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可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脑卒中预防方案。
4、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建议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卒中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改变生活方式。(2)脑卒中高危患者(狭窄70%),医院(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3%的医院)可以考虑行CEA(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行CEA的患者,如无禁忌证,围手术期与手术后均建议服用阿司匹林。(3)对慎重选择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70%),医院可以考虑行预防性CAS(即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但CAS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4)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建议医院定期进行超声随访,评估疾病的进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