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大会2017要点摘录

中国脑卒中大会

年5月18日—1日,中国脑卒中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从多学科、多技术、多方向对脑卒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现将此次大会中的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张乐:重症脑血管病静脉降压药物的治疗

血压跟脑血管病成U形关联,血压太高与太低都会对脑血管病造成影响。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建议遵循现行相关脑血管病血压管理指南进行个体化管理;在降压时应避免患者血压不稳并兼顾ICP/CCP的变化。患者手术前后及有合并症时,应评估病情并合理选择药物。

(1)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降血压药物可选择拉贝洛尔或乌拉地尔,必要时选择尼卡地平、硝普钠。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急性期推荐静脉给予快速降压药物,可选择乌拉地尔、拉贝洛尔、盐酸艾司洛尔、依那普利等。

(3)自发性大容积脑出血患者,降压治疗药物可选择乌拉地尔、拉贝洛尔、尼卡地平静脉持续泵注。并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度、过快波动。

(4)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尼卡地平比拉贝洛尔更为有效,但是尼卡地平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宿英英:急性卒中血压管理的思考大容积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都会遇到血压问题。美国调查数据显示,75%ICH患者入院时收缩压>mmHg;而且血压升高跟血肿扩大、死亡、残疾/恶化等不良预后相关。目前还没有大型临床研究来指导药物选择,所以医生在决策时需根据自身的经验,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药品药理机制进行选择。在给药时需要考虑用药途径和血压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血压时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异性及达标持续时间;重症患者需注意颅内压。年欧洲卒中指南推荐,颅内压升高者血压目标值应调整为更高,以保证脑灌注压>70mmHg;年美国脑出血指南推荐,颅内压持续升高者应间歇性或持续静脉给药,维持脑灌注压≥60mmHg。年大容积ICH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管控此类患者的血压时,须考虑颅内压和脑灌注压,以免继发脑缺血。

贺茂林:卒中二级预防血脂调控的热点问题

(1)卒中二级预防规范性血脂调控应遵循卒中临床指南进行治疗。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指南均推荐高强度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Ⅰ类,A级证据)。

(3)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果基线LDL-C较低(70~mg/dL),使用低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5mg/日),即使可以长期维持LDL-C70mg/dL,也不符合指南治疗规范。

(4)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仍然没有完全确定,一般患者发病前使用他汀或急性期给予高强度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合并脑出血的风险很小,安全性较好。

(5)对于溶栓治疗患者,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虽总体上获益大于风险,但有可能轻微增加症状性脑出血。

朱以诚:如何理解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呈现严重程度逐渐进展的血管病理改变,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严重程度的差异,而非非是即否的疾病。脑小血管病的急性症状表现为卒中,慢性症状表现有认知功能障碍(痴呆)、步态障碍(帕金森)、情绪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假性球麻痹。

为判断病因或预估风险,值得综合多种影像改变确定脑小血管病负荷较重者。不同影像改变对功能影响的权重不同,萎缩和腔隙对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最大;在病程较早期腔隙的影响最大。

未来应开展进一步的预后研究和治疗研究,寻找更可靠的高危人群确定方法和恰当的治疗切入点。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赞赏

长按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cx/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