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案例,治疗团队来自黄军教授团队(黄军、王君宇、刘宏伟)主刀医生:刘宏伟
患者钟某,女,48岁,头痛伴手脚麻木、恶心1周余入院,既往无特殊。专科查体阳性体征:神志清楚,颈抗阳性。
术前影像学资料图1.术前CT
左侧颞岛叶可见斑块状高密度灶,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叶脑实质稍肿胀、脑沟裂变浅。图2.术前CTA
左侧大脑中动脉M3段梭形动脉瘤图3.术前DSA
左侧大脑中动脉M3段梭形动脉瘤
手术经过显微镜下沿大脑中动脑近端向远端分离,于M2分叉远端M3段见一梭形动脉瘤,长度约2cm,瘤体远端有两支穿支血管,动脉瘤内有机化血栓无法直接塑形夹闭,遂取颞浅动脉额支与动脉瘤远端M3段动脉行端侧搭桥。搭桥完成后取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远近端将动脉瘤孤立(保留远端穿支血管流出道),行吲哚菁绿造影显示桥血管通畅,动脉瘤远端穿支血管及吻合口远端动脉显影无狭窄,动脉瘤无显影。
图4.暴露动脉瘤瘤体及穿支血管
图5.动脉吻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
图6.孤立动脉瘤保留远端穿支
图7.检查吻合口及穿支通畅性
图8.术中荧光造影
手术视频
术后图9.术后CTA
左侧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远端显影良好,桥血管通畅。
图10
术后患者头痛缓解,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四肢肌力5级,活动自如,无其它神经功能障碍。术后5天康复出院。
体会:
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约占所有大脑中动脉瘤的5%,以梭形、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居多,其中梭形动脉瘤在年龄和性别上不同于囊状动脉瘤,自发性梭形动脉瘤好发于年轻患者,以男性居多。患者可以表现为没有任何症状,在其他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非特异性头痛或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因血管狭窄、血栓或闭塞导致局部缺血发作、完全性脑卒中;也可能出现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小型梭形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例最高。目前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有血管内介入治疗、单纯动脉瘤包裹、部分夹闭加包裹、动脉瘤孤立术加血运重建术,其中血运重建术又分颅内-颅内动脉搭桥与颅内-颅外动脉搭桥等。对于此类大脑中远端深部梭形动脉瘤,在血管内治疗困难或无法直接夹闭时,血管搭桥术不失为非常好的选择,也是处理复杂动脉瘤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术方式。但在行血运重建术时,深部血管吻合仍是当前操作技术上的难点,需要术者有丰富的相关临床经验和娴熟的血管吻合技术以保证搭桥血管高通畅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脑血管外科医生加强血管吻合技术培训,担当新一代脑血管搭桥医生的职责。
END
撰文|刘宏伟
编辑|王路飞
审校|刘庆李昊昱
专家介绍刘宏伟,男,神经外科医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博士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脑肿瘤热疗及分子病理临床转化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主攻方向为脑血管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颈内动脉狭窄、脑膜动静脉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高血压脑出血等显微外科手术,年均完成手术量余台,现主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烟雾病血运重建、颅内外血管搭桥)。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参译专著两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