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日常生活中大家较为熟悉的一种疾病,脑出血是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占脑卒中约1%。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典型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睡、昏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总体预后较差,而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近日,广西一名婴儿小炜因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父母决定将他健康的肝脏和双肾捐献出来,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月9日,小炜因严重脑出血来到广西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经过2小时全天候守护和竭尽全力的救治,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1日,经专家两次脑死亡判定程序认定,这个刚降临不久的小天使离世了。
在悲痛时刻,小炜父母决定将小炜健康的肝脏和双肾捐献出来,让他的生命用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下去。1日,在广西医院,经过最后一轮术前评估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将小炜送入手术室。小炜仅1个月12天大,体重仅公斤,各器官发育较小,尤其是肝肾器官各血管、胆管、输尿管等都非常细小,移植手术吻合难度极高。
如此小的供体在国内外都是极罕见的,这也是广西医院首次接受年龄及体重如此小的供体。据了解,院方制定了多套详细的供受体器官匹配和移植手术方案。为确保术后安全,宜尽可能选择年龄小的受体。
在该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的努力下,小炜的肝脏和双肾整体成功捐出,分别捐给了一个罹患先天性胆道闭锁致肝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婴儿,和一个双肾功能衰竭、急切等待回归正常校园生活的少年。
延伸阅读:脑出血的主要病因
原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指由长期高血压或淀粉样血管病,引起小动脉自发破裂或小穿支动脉自发破裂导致的脑出血,约占85%,常见以下几种:高血压: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其常损害小的穿支动脉或皮层下小动脉,多为基底动脉(或大脑前、中和后动脉的分叉处或其附近)起源的小穿支动脉。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淀粉样血管病:淀粉样血管病通过β-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脑的小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导致管腔狭窄、内部的弹力膜中断、内皮细胞损失及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而致小血管自发破裂出血。它是老年人散发性脑叶出血的常见病因,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继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指由血管畸形、动脉瘤、既往药物使用、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颅内肿瘤、静脉窦血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常见以下几点:
血管异常:血管异常包括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动脉瘤所致的脑出血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常破入脑室。血管畸形通常包括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和硬膜下动静脉瘘,其在脑出血患者的发生率为5%~8%,以动静脉畸形和静脉畸形最常见。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由于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抗凝相关脑出血发病率随之增加。拟交感神经类药物:可卡因、安非他命、去甲麻黄碱等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的摄入,逐渐成为青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静脉窦血栓形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亦可引起脑出血的发生,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约0%~0%可能继发脑出血,且临床表现症状更重,预后更差。肿瘤:颅内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是导致脑出血的原因之一,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及转移性肿瘤更易发生脑出血,其中具有很高的出血倾向的转移性肿瘤是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前列腺癌和肺癌。血液病:脑出血是血液系统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血液病患者通常表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异常的血液又会持续损伤血管内膜,继而导致脑出血。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脑出血?
保持心态平和
情绪过于激动、大喜大怒等都会诱发脑出血出现,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太过激动,生活中要避免受到很强烈的精神刺激,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一些,可以有效的预防脑出血。
不要暴饮暴食
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日常是绝对不可以暴饮暴食的,每顿饭都不能吃的太饱。要七八分饱就可以了,饮食也不要太过辛辣刺激最好是清淡的食物。要保证营养的摄入均衡,又不要太过油腻。
坚持锻炼
老年人在日常的锻炼也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帮助减肥,还能帮助改善血管的扩张情况。运动过后会发现自己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但是老年人一定要把握运动的度,不要太过剧烈。量力而行即可,太过剧烈的运动反而容易引起身体受伤。
重视血压的变化
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一个主要诱因,在日常一定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