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工作不是在救人
就是在去救人的路上
他们穿梭于街头巷尾
每天与时间赛跑
他们救人于危难之中
用速度诠释医者仁心
他们,就是四医急救人!
8月2日
一男子被满载货物的货车
碰撞及碾压
生命垂危、急需救援
于是,现实版“速度与激情”
就此上演!
此时,离拨打急救电话才过去不到5分钟时间。只见受伤男子俯卧于车底,被车头底下部件死死卡住。大量的鲜血从伤者头部流出,微弱的呼吸音,时刻扣紧了肇事司机和周围群众的心。接到调度中心的派车通知后,值班医生张洪莱、护士杨星、司机肖红弟立即携带急救设备前往。
“救护车到哪里了?地上的血都凝固了,是不是血都流干净了?”,在这期间,30多岁的青壮年货车司机多次打电话询问甚至带上了哭腔。
“伤者现在情况怎么样?已经有几分钟没有发出声音了?”,通过电话,张医生仔细询问现场情况,判断患者有被车辆碾压,可能需要消防协同破拆吊装才能顺利转移患者,于是,他把这种可能告知了肇事车方的报警人。
▲车祸现场,伤者被压货车下
由于路程较远,而且正值下班车流高峰期,救护车一路笛声长鸣,只为更快的挽救快速流失的“生命”,追上那缕“生命之光”。原本要花费20分钟的路程,医护人员仅仅用了15分钟,就赶到了车祸现场。一下车,张医生便立即趴到车底查看伤者情况。患者被卡在驾驶室车头下,无法搬运、意识模糊,头面部有多处不规则头皮裂口伴活动性出血,可见明显皮下血肿,胸肋部可扪及多处肋骨畸形改变,车底狭窄的空间为医疗救援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几分钟后,消防车队到达,勘查现场后,肇事车辆为满载状态,车身偏重,普通的“千斤顶”,无法撑起车身。在充分考虑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后,最终用液压车臂吊起车头,用木块踮起车辆前轮,增加汽车的离地高度。
车头被吊起后,张医生迅速携带转移垫钻进车底,保护好患者的受伤肢体和创面,整体翻转至转移垫上,与其他人员一起将患者平拉至车外,最大程度避免患者的二次损伤。考虑患者存在“颅内出血”“失血性休克”等可能,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患者创面包扎止血,颈托固定,吸氧,补液等处理,同时电话通知院内多学科协作诊疗(MDT)。
▲车底展开医疗救援
▲医护人员救治伤者
院内多学科(MDT)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会诊后,患者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处肋骨骨折”、“肺挫伤”,在神经外科行清创缝合手术后,患者转入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经药物保守治疗,颅内血肿已经消除。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准备转到骨科二病区行左手食指及肋骨骨折治疗。
▲伤者蛛网膜下腔有出血
▲右侧多处肋骨骨折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
四医急救人没有退缩、没有怯场
他们化身“超人”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完成了一系列的医疗救治
一次次为患者争取
“生”的机会,“活”的可能
有一种速度,叫院前急救
让我们为四医急救人点赞!
科室简介基本概况
医院院前急救中心()成立于年,是常德市院前急救委员会成员单位。现分设南北两区,其中北区3辆救护车、3组医务人员,南区4辆救护车、4组医务人员。全天24小时承担辖区内的院前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治、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等任务。
现有医生9人,多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各种危急重症的院前急救与转运。能熟练处理各种急腹症、颅脑外伤、脊椎肢体骨骨折、咳血、呼吸困难、脑卒中、心衰及恶性心律失常,农药中毒等疾病。现有护理人员12名。
联系方式
南区
地理位置:第一住院楼一楼东侧
-、
北区
地理位置:门诊楼北侧
-、
完
供稿:院前急救中心张洪莱
微编:李梦娇
责编:莫艳妮
审核:宣传科
医院业务发展需要,8月21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由原北区门诊楼三楼已搬迁至北区内科楼一楼(原儿科一病区病房)。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医院年8月24日每日一句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