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梭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等。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5%。任何年龄可发病,大部分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最主要的风险为再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第二次出血死亡率为60%。
(脑动脉瘤图示)
病因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①先天性因素;②动脉硬化;③感染;④创伤。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临床表现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局灶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患者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常见检查与诊断方法(一)磁共振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瘤解剖位置。
(二)电脑断层血管造影:清楚的看到血管瘤的位置。
(三)脑血管造影:能清楚的看到血管瘤及周边血管的分布情况,这是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方式目前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为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居家健康1.保持生活作息正常及情绪稳定,并避免从事压力过大的工作;
2.采取均衡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以避免便秘,勿抽烟、喝酒及进食刺激性食物;
3.勿从事高空弹跳、长泳、长跑或长时间飞行等危险性的活动;
4.高血压者应遵医嘱用药,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平稳。
5.肢体功能瘫痪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被动活动偏瘫侧肢体,防止偏瘫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若头痛不适症状明显应立即就医治疗,以争取治疗的机率。
7.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在手术治疗后进行正规的复查,复查的时间逐渐延长,一般术后3个月、6个月、1-2年、3-4年各复查一次。
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