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严密观察病情,落实高危风险动态评估。
1.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降低危重症患者无法预见的并发症和猝死的发生,改善预后。
2.建立危重患者从头到脚的评估指引,护士掌握评估技术及高风险阈值。
3.依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评估时应当采用相应评估量表,如GCS、营养、肌力、镇静、疼痛、压疮、误吸危险度等。
4.通过风险评估量表的准确运用,确立危重症患者的专科病情观察重点。
5.护士能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前瞻性分析,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其严重程度。及时和医生沟通,制定及落实护理计划。
6.强调动态评估,每天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各班次监护中动态评估并记录。
7.护理记录应体现个性化、表格化、数字化和动态化,避免重复记录。护理措施尽量通过护嘱表达并有护理结局评价的记录。
8.上级护士定期对患者的护理结局进行督导及评估,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1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降低危重症患者无法预见的并发症和猝死的发生,改善预后。
2建立危重患者从头到脚的评估指引,护士掌握评估技术及高风险阈值。
从头到脚评估法(head-to-toeexam)是ICU护士常用的一种标准评估方法,指护士纵向从病人头部开始向脚部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评估。
评估前先作基本观察:观察患者的ABC情况
1)呼吸型态:自主or机械通气?
2)氧气需求:FiO2
3)氧合情况:SpO2
4)心血管情况:BP,HP,强心药使用情况?
头部
1)检查清醒程度:拍打肩膀/轻扣额头,呼叫患者的名字
2)检查瞳孔:形状、大小、对称、对光反应
突然意识改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烦躁不安、呕吐、呼吸深慢、脉搏慢、血压高,提示有脑疝形成。
双侧瞳孔缩小: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机磷中毒,使用吗啡/冬眠类药物。
双侧瞳孔针尖样:脑桥损伤、冬眠灵类药物中毒。
3)检查清洁程度:
眼睛:有无水肿、发红
口鼻腔:异物、出血、咽喉部情况
耳朵:有无耳漏
口腔有无异味:
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
氨臭味——肝昏迷
大蒜味——有机磷中毒
口唇颜色:
发绀——心、肺功能不全
樱桃红色——CO中毒
4)检查头部各管道情况:
管道标识:有无?
留置时间:是否过期?
固定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固定妥善:有否脱出、移位?
连接装置:袋/瓶/负压胆
出入量多少:每小时记录
伤口敷料情况:有无渗血、渗液,更换时间?
管道堵塞、受压、扭曲、开/夹闭?
5)检查后枕部有无伤口或压疮:特别是神外科患者、脊柱损伤患者、小儿
颈部
1)检查有无肿胀或瘀伤
2)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颌下、锁骨下、腋下
3)检查气管有无移位
4)检查颈部的导管
确保固定牢固
观察有无渗血或感染
敷料是否过期
胸部
1)视诊
观察呼吸型态有无异常
观察胸廓起伏情况、是否扩张对称、有无畸形
2)触诊
有无肿块、压痛
双侧胸廓扩张是否对称
是否有触觉性震颤
3)听诊
呼吸音
心音
4)检查各种导管(如有)
确保固定好
观察有否渗血或感染
确保引流管通畅
敷料不过期
腹部
1)听诊:评估有无肠鸣音
活跃:10次/min
亢进:腹泻、肠炎、甲亢
减弱:4次/min,提示便秘、低血钾、胃肠功能低下
2)触诊:
确定腹部有无膨胀、变实、触痛
必要时测量腹围,腹内压
3)检查腹部伤口(如有):
确保其敷料有无固定好
观察有无渗血或感染
4)检查腹部引流管(如有):
确保固定好
确保引流管畅通
会阴部
1)检查腹股沟处导管(如有)
确保有无固定好
观察是否渗血或感染
2)检查会阴
卫生情况
皮肤损伤、压疮
有无大小便失禁
手部
1)检查双上肢肌力、握力、各关节活动情况
2)检查外周组织灌注情况:感觉、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3)检查静脉导管(动静脉留置针、PICC导管)
确保有无固定好
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或感染
脚部
1)检查双下肢肌力、各关节活动度、水肿情况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检查皮肤双腿是否有深静脉栓塞
温度、颜色、感觉
测量小腿围
3)检查皮肤情况:温度、颜色
4)检查有无伤口、水肿、出血
5)检查静脉导管
确保有无固定好
观察有无渗血或感染
背部
注意查看:有无伤口,有无压疮,皮肤的清洁情况
评估技术:生命体征评估、意识障碍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镇静评估、肌力评估、疼痛评估、病情危重程度评估、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压疮风险评估、转运风险评估、危急值评估、等等。
3依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评估时应当采用相应评估量表,如GCS、营养、肌力、镇静、疼痛、压疮、误吸危险度等。
GCS昏迷评定量表
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
轻型:GCS评分13-15分,
中型:GCS评分9-12分,
重型:GCS评分3-8分。
营养风险筛查(NRS)
肌力分级
镇静评分
疼痛评分
压疮评分
误吸危险度评估
4通过风险评估量表的准确运用,确立危重症患者的专科病情观察重点。
5护士能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前瞻性分析,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其严重程度。及时和医生沟通,制定及落实护理计划。
6强调动态评估,每天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各班次监护中动态评估并记录。
评估时机:
1)入科时评估
2)床边交接班时评估
3)查房时评估
4)外出检查前及回室时评估
5)手术后回室时评估
6)转科前的评估
7护理记录应体现个性化、表格化、数字化和动态化,避免重复记录。护理措施尽量通过护嘱表达并有护理结局评价的记录。
8上级护士定期对患者的护理结局进行督导及评估,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往期精彩回顾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安全质量目标(版)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如何做好ICU患者的保护性约束?
无创通气的护理
冬季,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