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常规生化临床意义解读

脑脊液常规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

(方法:手工法)

成人

儿童

新生儿

颜色

无色无色无色

浑浊度

透明无凝块透明无凝块透明无凝块

潘氏试验

阴性阴性阴性

红细胞

白细胞

(0-8)×/L

(0-15)×/L

(0-30)×/L

淋巴

40-60%

5-35%

单核

15-45%

50-90%

中性粒

0-6%

0-8%

1、脑脊液蛋白:正常时多为阴性或极弱阳性。有脑组织和脑脊髓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2、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

3、病毒感染、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时,细胞数可中度增加,一般为(50-)×/L,病毒性脑膜炎常以淋巴细胞为,结核性脑膜炎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同时存在是特点。

4、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一般为(-2)×/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5、真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达10×/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而后以淋巴细胞为主。需用墨汁染色做隐球菌检查以确诊。

6、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7、脑室或蛛网膜下隙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生化的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

(方法:干化学法)

脑脊液蛋白:-mg/L

脑脊液氯:-mmol/L

脑脊液葡萄糖:0-13岁:2.8-4.5mol/L;≥14岁:2.5-4.5mol/L

1、脑脊液蛋白:当颅内压升高(如脑瘤,脑内出血或脑外伤),炎症(特别是细菌性脑膜炎)和多发性硬化症时可检测到较高的脑脊液蛋白水平。脑脊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比率上升反映了血液与脑脊液屏障的渗透性升高。

2、脑脊液氯:脑脊液蛋白增多时氯化物减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均可见降低,以结核性脑膜炎减少最为明显,可减低至mmol/L,甚至80mmol/L以下。肾炎、尿毒症、心功能不全、脱水等情况可见增高。

3、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葡萄糖的测定可以帮助区分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葡萄糖值通常很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葡萄糖值通常是正常的。癌性脑膜炎(肿瘤细胞在脑膜中广泛渗透)也使脑脊液葡萄糖值在参考范围以下。

转自:HAOYISHENG

平台所有转载内容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并明确标明来源及作者,荣誉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敬请广大医护同仁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zwmncx/6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