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医院(海淀区西钓鱼台站附近)神经外科主任周岩教授、刘玉含主治医师带来的:颅内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手术案例,欢迎阅读、分享!
患儿男,9岁,左额部胀痛起病,无癫痫发作症状,病史17天。外院头颅MRI示:左侧额颞部及外侧裂池囊性灶,考虑蛛网膜囊肿(约×44mm)。
查体:左额颞部颅骨局部膨隆,余无阳性体征。
1.沿无血管处电凝后剪开囊壁并造瘘,瘘口处可见动眼神经与基底动脉
2.中颅窝底电凝、剪开囊壁并造瘘
3.剪除大部分囊壁壁层
4.完整手术视频
5,总述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儿童很常见的良性病变,其发病率约占儿童颅内病变的1%,其中90%位于幕上,60%位于颅中窝(亦称为侧裂蛛网膜囊肿)。由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自然病史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目前尚没有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指南。绝大多数蛛网膜囊肿是无症状而被偶然发现,少数囊肿可以进行性增大,表现为头痛、囊肿破裂出血、硬膜下积液、癫痫等。对于症状性蛛网膜囊肿的患者,公认应予手术治疗[1]。
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症状性,其指征包括:(1)囊肿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2)颅内压增高;(3)与囊肿明确相关的癫痫;(4)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5)进行性增大的囊肿;(6)囊肿破裂导致的硬膜下积液或血肿
过去,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囊肿切除术及囊肿腹腔分流术,但随着上述两种术式的并发症逐渐增多,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逐渐普及,成为首选术式,当造瘘失败或囊肿复发时,才考虑囊肿腹腔分流术。
有研究报道[1],82例患者中45例经神经内镜治疗,34例经显微镜治疗,3例经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最常见的囊肿位于中颅窝(n=25)。在有症状的患者中,经神经内镜治疗的40位囊肿患者中有35位(88%)、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2位囊肿中有28位(88%)和经分流治疗的3个囊肿中有3位(%,p=0.79)症状得到改善或缓解。神经内镜组和显微手术组的再次手术率无显著差异(24.4%对14.7%,p=0.49)。神经内镜组和分流组的住院时间短于显微手术组(3.0天vs3.0天vs4.5天,p=0.04)。也就是说,神经内镜和显微外科方法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可产生类似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但神经内镜造瘘是微创手术,所以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另一项荟萃分析[2]结果也显示,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安全性最高。
神经内镜下囊肿造瘘术,具有如下优点:切口及骨瓣小,符合微创理念;近景直视下,可以抵近观察,对深部术野手术效果好;手术视角广,可以在瘘口处多角度观察,确保造瘘完全;术中持续冲水,可以避免囊腔压力骤降,继而造成囊壁剥离及出血等风险;时间短,对于经过严格训练的神经内镜专家,手术时间大多在15-30分钟内。
本例手术采用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造瘘口选择动眼神经与小脑幕之间薄弱处,并同时于中颅窝底造瘘,剪开囊肿,形成较大的瘘口(大于1.5cm2),避免造瘘失败,这样通过脏、壁两层双造瘘口使囊肿与蛛网膜下腔及基底池之间建立脑脊液内循环,缓解囊肿对毗邻脑组织的压迫,缓解头痛症状,促进脑组织复膨,改善儿童脑组织发育,避免癫痫和囊肿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期待长期随访结果。
如需咨询,请联系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