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项3期研究表明,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未能改善其短期转归。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及残疾率高,并且与其他卒中类型相比,其发病年龄相对较小。
通过药物治疗试图改善蛛网膜下腔患者转归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尼莫地平是唯一一种可特异性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管理的药物。尽管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缺血所致残疾仍时有发生,这使预防脑血管痉挛成为新型药物治疗的目标。
他汀类药物可增加脑血流量,2期研究表明,辛伐他汀或可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关于此类药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转归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国际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纳入例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96h以内、18~65岁的患者。按1:1的比例分配患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40mg(n=)或安慰剂(n=)治疗21d(1次/d)。
主要转归为分组后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次要转归包括分组后6个月内死亡、迟发性缺血损伤、需补救治疗(rescuetherapy)的迟发性缺血损伤、需加强治疗、发生败血症、出院以及6个月时简易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依据意向治疗原则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被纳入意向治疗分析。在分组后6个月时共记录了例(97%)患者的转归数据,其中例(72%)患者的转归良好(mRS评分0~2分),在辛伐他汀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分别有例、例患者转归良好。
在校正年龄、医师水平后,两组患者转归良好的比值比(OR)为0.97,P=0.(见图)。在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组及安慰剂组转归良好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0%(例)、62%(例),无显著差异(P=0.)。
在6个月时,辛伐他汀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分别有37例(10%)、35例(9%)患者死亡,P=0.。
在次要转归中,除补充血容量治疗(extendedhypervolemictherapy)在两组患者中存在差异外(辛伐他汀治疗组对安慰剂组:21%对29%,P=0.),其他次要转归包括与迟发性缺血损伤相关的病情恶化、住院时长等均无差异。
辛伐他汀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分别有70例(18%)、74例(18%)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其中包括72例死亡、18例梗死(每组9例)、28例再入院(辛伐他汀治疗组对安慰剂组:11例对17例),还包括心肌梗死、败血症、再出血及肺栓塞。
对完全依从药物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6个月时,两组患者转归良好的比例也无差异(P=0.)。
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应用辛伐他汀无需担心安全性问题,但是仍不建议在蛛网下腔出血急性期常规应用该药。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依从性低及早期停药等。
推荐进一步阅读:
1.Simvastatininaneurysmalsubarachnoidhaemorrhage(STASH):amulticentrerandomisedphase3trial.LancetNeurol.Jul;13(7):-75.
2.ArestatinstobeSTASHedinsubarachnoidhaemorrhage?LancetNeurol.Jul;13(7):-41.
3.Simvastatininsubarachnoidhaemorrhage:beyondtheshort-term.LancetNeurol.Nov;13(11):.
(《卒中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白癜风治疗时间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