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案例脑动脉瘤是不定时炸弹,哪些检

近日,医疗界朋友圈被悲痛的消息刷了屏:7月29日,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光辉教授、主任医师,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离开人世,享年55岁。8月13日,医院甲状腺核医学科吴震宇医生因超负荷的临床工作、身体透支脑血管爆裂去世,年仅38岁。这两则消息,在医生圈掀起不小的震动,同行纷纷惋惜:医生有时候也是患者,请爱护身体!

这并非脑动脉瘤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此前赵本山曾两次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治疗得以康复。但很多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就不会如此幸运,因为此病情极其凶险。破裂可导致致命的出血和脑损害,有1/3的人可能来不及救治,1/3医院后救治遗留有重残,仅1/3的病人可以恢复良好。

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个脑动脉瘤“携带者”

脑动脉瘤,即脑部动脉壁上的脆弱部分向外形成的异常突起,多见于40-60岁的人群,危险因素有血管发育异常、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脑动脉瘤不破裂一般不会引起不适及功能障碍,一旦破裂往往会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故而被称为脑部的"不定时炸弹"。

目前大多数患者只有等到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才会发现并就医,而一旦破裂死亡率极高。还有一些人的脑动脉瘤可能终身未破裂,破裂和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合在一起的平均发病率高达5%。也就是说,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个脑动脉瘤“携带者”。

脑动脉瘤,可能很多时间与携带者和平共处,但它在某种条件下(紧张、便秘、劳累、血压增高)发生破裂,如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危害极大。脑动脉瘤的破裂率约为每年1-2%,而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致残致死率大约为30~40%。更严重的是,出过血的脑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大约有40~60%的病人会在脑动脉瘤出血后的一个月内再次发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后致残致死率约为60~80%。所以脑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一旦引爆,不堪设想。

这些脑动脉瘤的蛛丝马迹,你有吗?

脑动脉瘤如隐藏在人体内的一颗炸弹,察觉不出症状,却随时可能破裂危及生命。但再隐蔽的东西也难免会露出蛛丝马迹,尽早发现就可以降低风险。

●头痛:约有90%的脑肿瘤患者会出现。头痛常发生在清晨4~5点,一些患者会在熟睡中被痛醒。

●视觉障碍:动脉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会影响眼球的血液循环,影响视力,甚至可能失明。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不少患者的首发症状,他们在出现此症状时多伴有头痛、头昏。

●运动障碍:走路不稳、一侧无力,可能是脑动脉瘤的早期表现。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另外,脑动脉瘤具有家族倾向,尤其是多发脑动脉瘤的患者,其家属要尽早检查确诊。

全景案例

中年男性,头晕、头痛半年余,既往有脑出血病史,来全景行头颅MRA。

在我中心行头颅3DTOF-MRA,清晰显示:左侧额叶畸形的血管团(AVM),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参与供血,引流到上矢状窦;左侧大脑前动脉胼周支见两枚浆果样动脉瘤,大小分别为1.3cm、0.5cm。

为什么脑动脉瘤检查不在常规体检范围内?

值得引发注意的现象是,关于脑动脉瘤的筛查,目前只有头颅CTA和头颅MRA(CT血管造影和MR磁共振血管造影)相对精准,但它们并不属于常规体检内容。

为什么常规体检内容中没有头颅CTA和头颅MRA呢?因为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较低,同时因为脑动脉瘤的检出率较低、检查占用检查时间相对较长、费用稍高,因此从经济学上考虑,常规体检项目中就不包括头颅CTA和头颅MRA。但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全景脑动脉瘤筛查为您解除隐患

全景医学影像专家指出,脑动脉瘤筛查极其有必要!可进行头颅CTA和头颅MRA(CT血管造影和MR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它们能尽早发现脑动脉瘤及其它血管异常从而做出提早预防。头颅MRA(MR磁共振血管造影)因安全、无创及准确性高等优势成为脑动脉瘤筛查的首选。有慢性头痛史者最好做头颅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筛选脑动脉瘤,一旦发现可疑迹象,就可进一步作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检查,发现了脑动脉瘤就可在未破裂时作堵塞,减少了出血的风险。

针对目前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全景推出包含头颅MRA的综合筛查套餐,给出确切诊断数据并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切实的预防措施。在知天命的年纪,没必要对“猝死”等概念近乎执念地忌讳,因为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上海全景根据个体差异、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为您量身定制不同的体检方案,节省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图为全景拥有的国际领先设备SIEMENS3.0T磁共振

图为全景拥有的国际领先设备SIEMENSFlash双源CT

声明:本文中案例归全景所有,如有盗用,版权必究!

赞赏

长按







































昆明白癜风
白殿疯方法大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zwmjsy/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