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
对于早期肺癌,目前国内外诊疗指南推荐的标准术式仍是解剖性肺叶切除,即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这是基于年美国肺癌研究组(LungCancerStudyGroup)的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认为结节直径<3cm的肺癌,肺叶切除术优于亚肺叶切除术。
该研究奠定了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地位,但其数据中早期肺癌患者样本量较小,试验结果可能出现偏倚,在研究设计、研究结论等方面备受质疑。
近年来,肺癌呈“低龄化”、“多原发”的趋势发展,患者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而肺叶切除可能极大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在强调个体化治疗的新医疗时代,胸外科领域对于早期肺癌的术式选择仍存在争议。
北美的CALBG和日本的JCOG/WJOGL这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都在比较≤2cm的早期肺癌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局部和全身复发的风险,尚未发现两种手术方式之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前正等待长期随访的结果。
今天要介绍的是日本MasahiroTubo教授领衔的JCOG研究,旨在评估对薄层CT图像诊断的、小于2cm的周围型非浸润性肺癌患者进行亚肺叶切除(主要是楔形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于年5月26医院医疗信息网络(UMINCTR)注册(编号UMIN),拟定最终随访日期为年5月26日,国际同行相当期待其临床结果,目前已公布部分临床数据。
“
研究设计
JCOG研究是一项单臂验证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薄层CT最大肿瘤直径(MTD)≤2.0cm且实性/肿瘤比率(CTR)≤0.25的肺癌患者。
主要研究终点是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率(OS)、局部复发率、术后呼吸功能、有限切除完成率、不良事件。
入组标准包括年龄20-79岁、ECOGPS评分0-1分、影像学定义的非浸润周围型肺癌(即薄层CT测量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2厘米,且CTR不超过0.25),以及病灶位于肺外周1/3区域、影像学上没有淋巴结转移、病灶数目不超过3个(详见下表)。
?“
研究流程
?“
研究结果
在年5月至年4月之间,共有51家机构的名患者入组。中位年龄为62岁(IQR56-68),吸烟者人。MTD中位数为1.20cm(1.00–1.54)。
最终对例接受亚肺叶切除的患者进行了主要终点(5年RFS)的评估。
患者中接受大楔形切除术例(79.3%),肺段切除术58例(17.4%),肺叶切除术11例(3.3%)。
病理手术切缘中位数为15mm(0~55),研究中要求结节距离切缘至少大于5mm。
5年RFS为99.7%(18/38)(90%可信区间,98.3~99.9%),达到主要终点,且未出现局部复发事件,仅有1人死于其他疾病。
术后CTCAE3.0级以上并发症17例(5.4%),无4级或5级并发症。
下图为肺段切除与楔形切除术后的OS对比。
“
研究结论
足够切缘的亚肺叶切除,对于CTR小于0.25的2cm以下的肺结节可以提供足够的根治效果。
对于2cm以下磨玻璃成分为主的早期肺癌,总体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99.7%,术后3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5.4%,无4级或5级并发症。
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随访,JCOG最终证实,对于实性成分少的外周型磨玻璃结节,只要保证足够的手术切缘,亚肺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结语
肺癌的外科治疗从传统开胸手术到胸腔镜手术,从多孔到单孔,手术方式和手术切口向着更加微创化的方向发展,其进展得益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全体胸外科医生的不懈努力,作为其中一员,与有荣焉。
我们相信,随着多学科不断融合以及科研成果的不断转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应用于肺癌微创外科的治疗当中,也会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更多获益。
作者介绍
江洪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医院胸外科主任
从事胸部外科临床工作24年,主攻胸部肿瘤,如食管贲门癌、肺癌、纵隔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尤其擅长肺癌及纵膈肿瘤的微创治疗。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胸部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杭州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杭州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胸外团队致力于肺癌微创外科治疗,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已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叶、肺段、楔形切除术,手术切口仅为3cm。常规情况下,术后2天拔管,第3天出院。
我们诚挚对待每一位患者,以最优的方案、最佳的效果和最好的服务,医患配合,共战坎坷。
如果您有问题需要咨询,请联系我们!
心胸外科:江洪、魏振强医生
联系-
或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