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丨黎箴辉我在美国当医生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黎箴辉,英文名Steve,生于年,重庆人,年考入苏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研究生就读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先后留学日美,现在美国宾州匹茨堡行医。原题医事随笔

作者:黎箴辉

01随时意外

世界上最复杂,最精细,最庞大的系统,就是我们肩膀上扛着的大脑。颅骨保护着不到三斤重的软组织,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几万亿个细胞间接触点。大脑功能失调,就出现神志不清,语言障碍,癫痫,痴呆或精神病。零件损伤常常还有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步态失调,二便失控,或视力模糊。同一个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症状,而同一症状并不意味是一模一样的病。

行医时间越长,就越知道要随时准备对付意外,或是意想不到的病,或是并发症。全世界的神经科这些年都忙,因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的重大进展。我十分钦佩医学前辈的智慧和幽默把脑梗塞和出血统称为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即脑血管意外。这意外二字高度概括了神经内科的诊断难度和风险。

今年的医生节是个周三,轮到我值班。上午在门诊看病,医院查房。中午医院准备的简单节日午餐,急诊室来电。一位45岁女士今晨来急诊右后颈部疼痛,放射到头枕部,轻度恶心,无呕吐发热,无外伤史,无其它症状。患者患忧郁症,慢性腰背痛。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经常性头痛史。体检见正常体温血压,神志清醒,语言正常。颅神经,四肢肌力,健反射,感觉和步(此处原文有脱落……)

头部CT扫描,显示正常脑皮层组织。

时间:上午10点

头部CT扫描,显示正常脑室和后颅腔结构。

时间:上午10点

脑CT血管造影,未见脑血管瘤或大血管阻塞狭窄。

时间:上午10点

上午10点左右头部CT未见颅内出血,大面积缺血性脑梗塞,肿瘤,和脑积水。CT颅内血管造影没有显示动脉瘤和大血管阻塞狭窄。观察期间病人头痛减轻,无其他异常,于是急诊室医生准备送她回家。

就在几分钟前,注册护士(RN)给她交待出院注意事项(dischargeinstruction),发现病人出现短暂双目直视发呆(staring),轻度左侧面瘫,左上肢无力。因为二小时前CT无异常,急诊室医生在电话上与我讨论,是否需要再重复头颅CT。另外也告诉我患者头颈部疼痛减轻,最近刚来急诊室数次,因为忧郁症和自杀意念。

医院的电子病历上快速浏览了患者前病史和家族史,血检结果和头颅CT片,情况正如急救室医生所述。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如果急诊室医生不清楚诊断的时候,最好还是先按常规流程处理,再亲自走一趟去看患者。我告诉急诊室先重复CT,我马上就到。

赶紧吃完牛肉三明治,水果沙拉,我便往急诊室走去,路上遇见我的医助,交待她几项查房前的急务。到急诊室时见患者已从CT间回到病床,她正低头摆弄手机,家属也安静坐在床边看电视,我心里暗想看来自己真的太紧张了。

脑部CT扫描发现右侧顶叶出血。

时间:中午12点0分

脑部CT扫描发现后颅腔蛛网膜下腔出血。

时间:中午12点0分

CT报告没有出来,我就打开电子病历查看CT片。这一看,就觉一股凉气从背部直冲脑门,脑溢血!就在过去的两个多小时内,虽然无高血压史,无脑血管瘤,临床症状正改善,而且前一次头部CT正常,她的右顶叶大量出血,并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可能?impossible!

情况紧急,当然没有时间去想太多。我马上检查血压心率呼吸,再次确认凝血功能正常,没有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静注抗癫药Keppra,紧急脑电图,启动脑溢血预案,转入ICU,并建议急诊室医生联系神外紧急会诊,准备常规脑血管造影。幸运的是患者病情一直稳定,逐渐恢复,不需要开颅减压,几天后出院。只是常规血管造影和脑核磁都没有发现出血原因,计划6周后再重复血管造影。

事后回想起来,真是有些后怕。如果那天急诊室动作快一点,或者护士观察不够仔细,或者出血更慢点,这名患者可能被送出院,以后倒在路边,车里或家中床上……

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预知,预防和治疗。我们只是在应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前人的智慧和自己的经验教训,为患者提供最佳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西方世界把这个过程准确的称为practicemedicine,即实践医学。医者,人也。医生既不能包治百病,而且不可能总是正确。行医时间越长,我们越是小心翼翼。

-05-我的未知世界

值班第一天总是非常紧张忙碌。二三十个住院病人,每一个病史我都要熟悉,然后再体检,确认诊断和治疗方案。在重症监护室(ICU)见到诺依(Roy)时,已经是深夜。偌依,男性,65岁,几天前开始出现双下肢发麻,无力。症状逐渐加重,渐渐上肢也开始乏力。当他入院时,已经不能站立行走,手握不住刀叉。神经科体检发现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上下肢肌力-4/5,腱反射1+,感觉基本正常。头颈核磁扫描,血检和腰穿显示无卒中,出血,感染和肿瘤。入院几小时后即诊断为格林巴综合症(GuilainBarreSyndrome),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但是诺依的情况继续恶化,呼吸困难心率失常,血压大幅波动,需要气管插管,转入ICU。两天后他失去了上下肢任何运动功能,呼吸肌麻痹,双侧面口舌肌肉瘫痪,全身腱反射消失。

Roy的单间病房左侧是玻璃大滑门,通向走道和护士站。右侧的窗户面向已是万家灯火的城区。床边静脉输液架上挂满瓶瓶袋袋,六个电子泵同时工作。监护器上实时显示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心电图,人工呼吸机每几秒钟就通过蓝色的管道向肺部加压通气。诺依的双眼凝视电视屏幕,上面正播娱乐节目Nightshow。

Howareyou,Sir?IamDr.Li,yourneurologist.(先生,你好!我是黎医生,你的神经内科医生。)我走到床边,介绍自己。诺依转动眼球看着我,额纹轻微动了一动。我知道,他想说什么,但是已经没有办法表达自己了。人的生命其实非常脆弱,一个正常人可以在几天内就变成四肢瘫痪,不能进食,不能说话,不能呼吸。还有什么比这种状况更恐惧,更绝望?

我关掉电视,回过头握着他的右手,“诺依,你知道得什么病吗?知道就眨下眼睛。"

他的额纹又动了动,再慢慢眨一下眼睛。停顿了几秒钟整理思路,我把与他讨论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案的想法压了下去。我将左手放在他的额头,大声说道"Iamgoingtotakecareofyou.Hangon,andyoucertainlywillgetbetter!(我将帮助你。坚持住,你肯定会好起来的!)"那一瞬间,我从他的目光中读出了希望和期待。出门之前,我似乎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转过身去,果然发现诺依的目光仍然跟随着我。我伸出右手,干脆利落地给他个OK手势。

但是偌依的病情没有好转,第二天一早护士在电话中报告,他的眼额肌也瘫痪,双侧瞳孔-4毫米,对光反射迟钝。几小时后连瞳孔对光反射也消失,临床脑死亡的诊断标准都符合了。

连续几天,重症医学,内科,ICU护士,医院质量监督都开始质疑神经科的诊断。在美国,医院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可以停止脑死亡患者的治疗。虽然我曾经治疗过无数格林巴斯综合症,但是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严重,凶险的病例。我抓紧时间做神经传导肌电图,确认严重周围神经损伤,排除肉毒杆菌毒素中毒,tickparalysis,MillerFishervariant等其他疾病。

但是诺依真是脑死亡了?我让技术员马上做脑电图。当几乎正常频率的对称背景活动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时,同事们都惊呆在病床边。简单地说,诺依仍然活着。虽然不能对任何刺激作出反应,但他的大脑还在工作,很可能仍能感受疼痛,看见四周。上网查资料,发现全世界已有三例类似的暴发性格林巴斯综合症报告。

我立刻会诊肾内科开始血浆交换治疗(plasmexchange),让护士把诺依眼睛合上,外耳道堵住,谨慎抽血插管,减少疼痛刺激,继续各种支持治疗。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偌依仍一动不动躺在床上,没有自主呼吸,语言交流,眼球运动,脑干反射。唯一证明他还活着的,就是脑电图。我每次查房走到偌依床边,打开他的眼睛,握着他的右手,摸摸他的前额,希望他能看到,感受到,我没有放弃他。但是我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诺依能醒来。或者他根本就不会再醒来,成为永远的植物人。或者他能醒来,但大脑,四肢神经严重损伤,再也不能独立生活。

我只知道,我必须继续治疗,我也没有其他选择!

三天,四天,五天,六天,直到第七天早上,ICU护士的电话打到诊所,兴奋地报告诺依又有瞳孔对光反射了,我的眼晴立即湿润,心里真是暗暗松一口气。

血浆交换连续做了十几次,诺依的神经肌肉功能面逐渐恢复,先是眼面肌肉,然后呼吸四肢运动。入院第9天诺依转入康复中心继续功能恢复性治疗。当他回来进行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门诊随访时,诺依已经拨掉气管插管,导尿管,人工饲管。运动功能恢复从轮椅,到拐杖,到独立行走。

几天前,诺依来神经科门诊年度复查,从发病到现在已经四年半。我从来没有告诉他,当年前那几个报道过的病例,医院,没有人有机会重新站起来,活过半年。诺依自己现在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登记注册,到测血压心率,更新药物病史,门诊都能听到诺依与护士的对话和朗朗笑声。诺依是个教士,现在仍然负责两个教区,每周主持教堂弥撒。

“你好,诺依!“我走进诊室,和他握手。

“自从上次复查,有什么变化吗?”

“谢谢,Doc!每件事都正常。无疼痛,肌力越来越好。每天走路,没问题。脚趾仍有点麻木,但无大碍。睡觉,吃饭,开车正常。”毕竟是老病人,明白我想知道什么。

“你知道你真是非常幸运!你可能是世界上极罕见的暴发性格林巴斯综合症幸存者,不仅存活四年半,而且功能恢复非常好。你还记得在ICU被抢救吗?”

“我当然知道我是极其幸运的!所以我每天早晨醒来,都感谢上帝,感谢你,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珍惜每一天时间,对每一个人微笑,尽力帮助每一人。在ICU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噩梦中,与妖魔搏斗,被大水淹没,被火烧,被从空中抛下……"

我坐下来,继续问道:“我治疗过许多严重周围神经病患者,但你的恢复情况给我印象最深,这可能与你的乐观和毅力有关吧?”

“我的乐观和坚强是因为完全相信上帝。Godnevershieldsyoufromlifesstorm,butGodshieldsyouinlifesstorm"(神虽然不能防止生命中的狂风骤雨,但可以在风雨中保护你。)

我静静地听着诺依讲述,他的感受和经历说明除了医学,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未知世界,包括濒死状态和宗教。

“Doc!"结束了谈话刚走到诊室门口,听到诺依在后面轻轻叫我。转过头去,看见他眯着右眼,一张孩子般笑脸朝向我,右手打出个OK手势。

(作者注:文中基本信息和照片均经患者本人同意发表。)

-07-1

0逆行时钟

送走前一位患者,我回到办公室,看见桌上有个塑料袋,里面装了半打包谷,黄绿色叶子,润湿尚有微温。几个西红柿,外面沾点泥土,散发出超市蔬菜没有的清香。袋子里一个小卡上写着,“Thankyou,Doc!”。不用说,肯定是那个病人刚从家庭菜园子里摘下送来的。一点新鲜时菜,可能不值几块美金,但病人的心意总是令人感动。

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下位预约患者在第二诊室,75岁男性,名叫托尼(Toni),是一个我已经随访多年的病人。推开诊室门,他和一位中年女士站了起来。经她自己介绍,才知道是托尼的女儿,卡伦(Karen),最近从外地搬回此地,今天第一次陪伴老爸看病。托尼患阿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现在仍住自己家中。每天有护工去他家帮助日常生活,监督服药,照顾饮食,三餐则由专人送递。

托尼是位波兰后裔退伍军人。他灰白头发,满面浓浓胡须,深凹的眼眶,紫红色的脸。虽话语不多,但声音里尽显岁月的沧桑。一件洗得褪色但干净平整的绿色体恤,配上牛仔裤和皮鞋,看得出是有人悉心照顾。

当我向卡伦询问他近况时,托尼目不转睛地盯住墙上的钟。这是一只白底黑字简单计时器,唯一独特之处是,它是逆向行走。对于有些病人,它可以减少急燥,而大多数病人则发现其中的幽默,哑然失笑。

过去的六个月,托尼的病情有些进展。虽然每天生活照旧,胃口睡眠行走如常,没有忧郁狂燥幻觉,但短期记忆恶化,傍晚更加糊涂。神经科体检发现血压心率,心肺功能,颅神经,运动感觉功能正常。记忆认知检查显示视空记忆和抽象推理能力下降,是该加用另一种治疗阿兹海默病的药物Namenda的时候了。

在给卡伦仔细交待完药物服用方法和可能副作用,再次询问居家安全措施,如不能驾车,防火灾,防摔跤,防走失的时候,我看见托尼又面对那时钟出神了,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但他的眼神渐渐柔和了。“你知道,当年是你母亲把他托付给我吗?”我转过头,看着卡伦说。

“妈妈在留给我和姐姐的信中都说了,”卡伦轻轻答道。

6年多前的一天,托尼来门诊复查,护士先把我领到隔壁诊室见托尼的妻子。今天他们不一起在诊室里等待,我立即想到她可能有什么关于托尼的新病情要单独给我谈谈。托尼的妻子也是退伍老兵,戴一顶黑色长舌帽,正面印有黄色stAirborne(空降师)和白色鹰头标志,边上有包括越战纪念在内许多帽饰,一举一动仍充满军人的干练,只是过余清瘦。我刚坐下还未开口,她就先说了起来。

“我今天可能是最后一次陪托尼在随访了。上周我已经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医生说我没有多少时间了。我和托尼在军中相识相恋,结婚快四十年,两女儿已长大出嫁。我这一辈子活得非常满足,多亏托尼呵护。只是这一去,我留下了毕生最大的遗憾,不能陪伴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由于阿兹海默病,我真担心托尼今后的生活。不知道将来谁为他准备早餐,谁为他洗衣,谁陪他出去走走。一想到托尼夜晚将孤孤单单在灯下坐着,我心都要碎了!”她哽噻得说不下去,两行眼泪慢慢流过脸颊。我拿起桌上的纸巾盒递给了她。

“你知道吗,托尼是个非常善良而勇敢的人。当年,是他救了我的命!"她的脸一下子红了,露出灿烂的笑。

“啊,抱歉!黎医生,我知道你太忙,现在没时间听我讲往事。我每天都在忙于计划托尼今后的生活和医疗看护。黎医生,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托尼已经看你一年多了,你知道他的病情,我今天想把托尼今后的医疗责任托付予你,请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你一定要答应啊!我先谢谢你!”看着她那一双充满真诚和期望的眼睛,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生命重托。

在女儿的陪伴下,托尼慢慢走出了诊室。他脸上肌肉微颤和两眼湿润,可能听懂了我和卡伦的对话,或许是逆行的时钟又把他带回了过去的美好岁月。

墙上那一步步后退的时针,仿佛时刻提醒我放慢脚步,静心交流,留住时间,留住幸福,留住生命。行医多年,看病无数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最喜欢的是在看完病后与患者和家属交流,虽然这在严格医疗时间管理的今天越来越不现实。每一个患者,和他们背后的家庭,都有色彩斑斓的经历。了解他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其实也是争取患家信赖的有效途径。临床医学,应该是个充满爱的空间。但愿你和我在心中都有个逆行时钟,不必永远,但至少当我们相会在诊室的时候。

(作者鸣谢:文中风景人物照片系好友丁淑兰,钟申杰作。)

-09-秋夜邮件

不知从何时开始,食物昏迷(food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lz/7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