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两位一级亲属患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个体,其在有生之年发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或aSAH的风险增加。这些个体发生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常人的三倍。且之前的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研究显示,匹配年纪,性别,动脉瘤位置及体积后,有家族史的患者动脉瘤破裂几率为偶发动脉瘤患者的17倍之多。
鉴于aSAH的高病死率及高并发症发病率。欧洲卒中组织和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建议,对至少两位一级亲属有aSAH病史的个体进行颅内动脉瘤筛查。并且这种筛查应该是重复的,因为动脉瘤可以发生在任何的时间点,然而目前长期连续性筛查的阳性比率未知。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Bor博士等研究者分析了对有aSAH家族史的个体进行重复筛查的阳性比率,结果在线发表在3月5日的LancetNeurol杂志上。
研究者通过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自年4月1日到年4月1日间,阳性aSAH家族史(2个或更多的一级亲属有aSAH或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个体的筛查结果。对16-18岁个体及65-70岁个体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筛查。研究者记录了有破裂或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家族史,抽烟史,高血压,动脉瘤病史,筛查日期及筛查结局。使用单变量或多变量回归,分析初次筛查阳性及后续筛查的风险因素。
研究发现,通过初次筛查在名个体中发现了51例动脉瘤,第二次筛查在名个体中发现21例动脉瘤患者,第三次筛查在名个体中发现7例动脉瘤患者,第四次筛查在63名个体中发现3例动脉瘤患者。名无动脉瘤病史及两次筛查结果均阴性的个体中,有5名患者在后续随访中发现新生动脉瘤
吸烟,有动脉瘤病史以及有动脉瘤家族史的患者,是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初次筛查阳性的显著风险因素。而动脉瘤病史,是后续筛查的唯一显著风险因素。在名个体中有6名患者的动脉瘤筛查阳性发生在30岁之前。一名患者的新生动脉瘤,在最后一次阴性筛查3年后破裂。
对于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家族史的个体来说,即使在随访超过10年或起始两次的筛查结果阴性的情况下,长期的筛查仍有意义。因此,研究者建议有aSAH家族史的个体应该从18岁起进行筛查,并一直持续到动脉瘤破裂不及时治疗的风险不会超过选择性动脉瘤治疗风险的年纪。
研究者指出尽管进行重复的筛查,aSAH在筛查间期发生的风险仍不能被排除。对于非常小的动脉瘤患者应该增加筛查频率,而积极疗法适用于有aSAH家族史的小动脉瘤(5mm)患者。但是该方案还要被慎重考虑,因为这种治疗方法会增加筛查的成本,并增加在预防动脉瘤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量。
文章来源:LancetNeurol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