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

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文章来源于鼎湖影像

脑萎缩BRAINATROPHY

患者男性,87岁。主诉:言语不利3天。CT颅脑平扫(Fig.1-5-1-1-a~c)示:老年性皮质性脑萎缩,脑沟增大,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

CT与MRI表现: 

 

判断有无脑萎缩,往临床工作中一般多采用目测法,即:   

①将脑沟、脑池及脑室的大小与正常同龄人对照,若有明显增宽则为脑萎缩;   

②脑沟宽度>5mm可提示脑萎缩;   

③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变圆钝,则提示相应脑叶萎缩,但应注意生理变异存在的可能性。

患者女性,76岁。主诉:头晕伴肢体震颤1个月。查体:血压/80mmHg.。CT颅脑平扫(Fig.1-5-1-2-a~c)示:老年性脑萎缩(脑沟、脑室均较正常成人大)。

患者女性,69岁。主诉:头晕半天。CT颅脑平扫(Fig.1-5-1-3-a~c)示:老年性脑萎缩(脑沟、脑池、脑室增大)。

患者女性,67岁。主诉:头晕1周。查体:血压/mmHg。CT颅脑平扫(Fig.1-5-1-4-a~c)示:老年性脑萎缩

患者男性,77岁。主诉:心绞痛10余年伴头晕。CT平扫(Fig.1-5-1-5-a~c)示:髓质性脑萎缩及轻度脑白质病(脑室增大,两侧脑室前后角“晕月征”)。

患者男性,67岁。主诉:“帕金森病”10余年。CT平扫(Fig.1-5-1-7-a~c)示:左侧大脑半球萎缩(左侧脑池、脑沟增大,左蛛网膜间隙增宽)。

鉴别:

硬膜下积液SUBDURALEFFUSION

MRI表现:在T1加权和T2加权图象上,硬膜下水瘤信号与脑脊液相似,部分病例在T1加权图象上可表现为高信号,这可能与水瘤内蛋白含量有关。

临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表现为颅高压和占位。急性可钻孔引流,慢性可行钻孔引流或开颅骨瓣成形包膜切除术。少数可自行吸收。

其实硬膜下积液的患者相当一部分是因脑萎缩后产生的,需定期随诊,有可能转归:1、硬膜下积液一直变化不明显,甚至吸收;2、硬膜下积液逐渐增多,甚至有明显占位效应,3、硬膜下积液转化为硬膜下血肿。

老年性脑萎缩一般表现为双侧脑回变宽,脑沟加深,脑实质萎缩,常有脑室系统的扩大。

而硬膜下积液由外伤引起,单侧者易于鉴别,双侧常见额颞顶区的条带状低密度区(CT),由于占位效应,脑沟,脑回变浅,脑室缩小。

对于合并脑萎缩者,积液处的脑沟,脑回也比其它部位要浅。

另外,硬膜下积液常有外伤史,可伴有智力,行为障碍,以及脑受压症状等。

如症状不明显,硬膜下积液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因为老年人颅内代偿空间较大,对于积液量大(ml,或厚度1.5cm),产生明显脑受压症状者,可手术,一般钻孔引流即可,但注意放液不可过快,不用脱水利尿药物,注意补液,头位可稍低,有利于引流。也可辅以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恢复。还有一点,硬膜下积液可逐渐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因此对于保守治疗者,应定期复查CT。

在临床上常见大于50岁外伤后出现硬膜下积液,常为双侧。 

诊断上,首先看有无颅压增高表现,不易鉴别时,应用甘露醇实验性诊断。积液多在额叶,看脑室额角是否受压。   

治疗上,少量积液不需处理,量大者可动态观察症状及CT,进行性加重时可钻孔引流,否则保守治疗。

觉得好看,点右下,或左下!感谢您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cx/10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