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南华大学附

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anglearea,CPA)

CPA: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小脑相交地带;这一区域实际上是一锥形立体三角,它在后颅窝的前外侧;由前内侧的脑桥外缘、外后方的岩骨内缘及后下方的小脑半球外侧构成一个锥形窄小的空间;此区的重要性在于集中了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等

Ⅴ.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

1.为最粗的颅神经,混合性神经,有感觉根和运动根

2.经桥小脑角池上份,行向前外侧进入Meckel腔,在腔内感觉根与三叉神经节相连,运动根经过节下面进入下颌神经

3.分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Ⅶ.面神经(facialnerve)

面神经由较大的运动根和较小的中间神经组成,自桥延交界处外侧出脑后入内听道,入面神经管,再由茎乳孔出颅

混合神经,运动支支配额肌、眼轮匝肌、面颊肌、口轮匝肌等表情肌;感觉支支配舌前2/3味觉

Ⅷ.听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

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

在内听道内,蜗神经位于前下方,前庭神经位于后方,分为前庭上和前庭下神经

后组颅神经(Ⅸ-Ⅻ)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自延髓外侧沟前部出脑,共同经颈静脉孔出颅,此三对脑神经由一系列根丝附着于延髓的橄榄后沟,纤维细小,彼此不易区分,形成舌咽一迷走一副神经复合体

舌下神经由延髓腹侧前外侧沟出脑,入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

CPA病变分类

神经来源:听神经鞘瘤;三叉神经鞘瘤;面神经鞘瘤等

脑膜来源:脑膜瘤;脑膜转移癌

囊肿类: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

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瘤

其它:(髓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行细胞瘤等)

听神经瘤

听神经鞘瘤:占CPA肿瘤的70-80%,一般发生于成人;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支的施万细胞,早期位于内听道内生长,引起内听道扩大,后期逐渐延伸入桥小脑角区生长

临床表现:听力下降等

血供:主要来源于小脑前下动脉

MRI表现

肿块常有一蒂与内听道相连,典型表现为“冰激凌征”

T1WI呈低信号,T2Wl呈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

肿瘤以神经束生长,病侧神经束较健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一致

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

肿瘤可有薄层包膜,T1Wl呈低信号

颈静脉球瘤

起源于颈静脉体外膜以及沿迷走神经耳支和舌咽神经鼓室支等部位分布的副神经节肿瘤,是颈静脉孔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

中年女性多见,多单发,生长缓慢,病程长

富血供肿瘤,呈球形或结节性生长

影像表现

CT:颈静脉窝扩大,边缘骨质呈虫蚀样、溶骨样改变,不均匀略高或等密度软组织影,坏死、囊变或钙化少见,明显均一强化

MRI:T1WI等、略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在相对高信号的肿瘤背景内间有扭曲的条索状流空信号区,可见“椒-盐”征(“椒”代表多发血管流空信号,“盐”代表T1WI像上慢血流或亚急性期出血所致的高信号,但此现象少见,常仅见到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此为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表现。增强后明显强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cx/10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