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冬病夏治rdquo可以

盛夏时节,正值冬病夏治的好时节。根据中医理论,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依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也达到四季高峰。

三伏期间,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人体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运行直达体内,在此季节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扶养阳气,用“天之阳”、“药之阳”激发“人身之阳”,可谓是“三阳开泰”,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的目的,这就是夏治。

而冬病则是指冬天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此病多发于阳虚体质,冬病的共同点:属于寒证、虚证。此病在天气寒冷或温差较大时容易发作或加重。因此,对三伏节气的重视及有效合理的利用是“冬病夏治”理念中的重要环节。

近些年来,三伏贴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被老百姓所熟知。特别是在传媒广告的影响下都知道:三伏天了,可以贴三伏贴。事实上,三伏贴仅仅是“冬病夏治”范畴中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他的方法例如:隔物灸、督脉灸、拔罐、走罐、中药熏蒸等等方式方法都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下面我们邀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专家,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冬病夏治”的方式具体都是如何操作的。

(1)常用外治法:三伏贴

首先是大家所熟知的“三伏贴”:三伏贴实际上属于药物贴敷疗法,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贴敷于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上,利用药物对机体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此疗法能发挥腧穴和药物两个方面的作用,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行之有效。

(2)经络传导法:隔物灸

其次是“隔物灸(艾灸)”:用药物将艾炷或艾条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及药物的作用,借助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其中,隔药饼灸根椐中医辨证后的个人体质制作药饼,如活血化瘀药饼、健脾益气药饼、补肾药饼等。

(3)调节脏腑法:走罐

最后是“走罐”,亦称推罐:即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润滑的介质,再以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一手握住罐子,另一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在向上、下或左、右。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可达到选择性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防治疾病的作用。

医院康复医学科提醒市民:在三伏节气之时,针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病症;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脾胃系统病症;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虚寒性病症,应把握贴敷时机远离疾病困扰。

三伏时间:

初伏时间:年7月16日

中伏时间:年7月26日

闰中伏时间:年8月5日

末伏时间:年8月15日

贴敷地点:

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11号,

医院1号楼3楼康复医学科心肺康复中心

-转

医院康复医学科传统医学康复组简介:广泛开展传统医学诊疗项目包括针灸、拔罐、艾灸、隔物灸、中药熏蒸、中药泥蜡疗、穴位埋线、小针刀、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红外线照射及重要方剂等。主要治疗中风后遗症、脑外伤、脑肿瘤术后、面瘫、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麻木疼痛、风湿类风湿性骨关节疾病、骨折及关节置换术后、肥胖等各种需要康复治疗的疾病。

记者薄琳

本文内容为推广信息,不代表本报观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llxzwmy/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