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就有1例在院外突然死亡,但大多数SAH危险因素研究都集中在住院患者中。近日,Strok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观察住院SAH患者和院外猝死SAH患者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
研究概述
这项以人群为基础的FINRISK研究对65?例患者进行万人年的随访。研究者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危险比率(HRs),所有分析均调整了已知的SAH危险因素、婚姻状况和社会经济地位。研究还利用竞争风险模型对住院SAHs和猝死SAHs之间的风险因素差异进行分析。
随访期间,研究者通过尸检或SAH诊断标准识别了98例猝死SAH患者和例住院SAH患者。
主要研究结果未调整分析猝死SAH女性的年龄高于住院SAH女性(P=0.01)。相比住院SAHs患者,猝死SAH男性更经常独自生活(P=0.03)。
调整分析
?调整分析模型显示,收缩压每增加一个SD(21.4mm?Hg),住院和猝死SAH风险均出现增加,HRs分别为1.25(95%CI,1.12–1.38)和1.34(95%CI,1.09–1.65)。该模型还提供中等证据表明,SBP每增加1个SD,猝死SAH风险增加程度高于住院SAH风险(P=0.05)。
?吸烟可使住院和猝死风险均增加。那些每天吸烟超过1包的患者,住院(HR,2.93;95%CI,1.92–4.47)和猝死(HR,5.04;95%CI,2.22–11.44)风险最高。每天增加5只烟可增加猝死SAH(HR,1.28;95%置信区间[CI],1.17–1.39)和住院SAH风险(HR,1.19;95%CI,1.13–1.24;P=0.05),不过前者风险增加程度高于后者。
?此外,没有配偶的参与者猝死SAH风险增加(HR,2.09;95%CI,1.33–3.28),但住院SAH患者则不会。
SAH累积发生率图1为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中主要危险因素人群SAH累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血压正常、从不吸烟、年龄50岁的人群中,无猝死SAH事件。
图1住院SAHs的累积发生率(左)和猝死SAHs的累积死亡率(右)。
黑线代表SBP≥mmHg的吸烟者;
灰线代表SBPmmHg的吸烟者;
黑色虚线代表SBP≥mmHg的非吸烟者;
灰色虚线代表SBPmmHg的非吸烟者
讨论
据我们所知,这是首个识别猝死SAHs危险因素的研究。不出所料,吸烟、SBP较高可增加猝死SAHs风险,住院患者SAH风险也会有所增加。不过,研究者发现,吸烟和较高SBP增加猝死SAH风险的可能高于住院SAHs。这些发现与心肌梗死研究结果一致,报告猝死心肌梗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更强。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与已婚或同居的参与者相比,那些没有伴侣的患者具有猝死SAHs高危风险。
猝死SAH风险在血压正常、从不吸烟、年龄50岁人群中很少出现,而且血压正常、从不吸烟、年龄50岁的人群发生猝死SAH的风险也较低。由于芬兰SAH的发生率与其他国家相似,包括猝死SAH患者数量,因此,这些结果或可推广至其他人群。
最终,研究得出结论:更严重的危险因素状况和没有伴侣可增加猝死SAH和住院SAH风险,不过前者的增加程度高于后者。排除猝死SAH可能会导致低估危险因素与SAH之间的关联。那些年龄50岁、血压正常且从不吸烟的人群,猝死SAH风险较低。
医脉通编译自:RiskFactorsofSuddenDeathFromSubarachnoidHemorrhage.Stroke.;48:00-00.DOI:10./STROKEAHA...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