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刘达主治医师指导、协助下成功开展我院第一台“右侧颈内动脉+左侧椎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该手术难度大,属于神经内科四级手术。以前因设备及技术的限制,此类病人一直是科室的技术“禁区”,医院进一步介入治疗,从而无形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风险,该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更上新的台阶。
患者王大叔,男性,61岁,因“发现右侧颈动脉闭塞2月”于年8月24日10:00以“颈动脉狭窄”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颈CTA及颈部血管B超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
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技术开展
今年,我院成立了导管室,经过不医院进修学习,目前已能独立开展“脑血管数字造影术”,医院专家的协助下开展“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等多种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在县域内处于领先地位。
(图为术中情况)介入技术介绍:
缺血性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的第三位致死疾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医院神经内科顺应医学技术发展需要,并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全脑血管造影术该技术能检测出CT、MRI未能检出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狭窄的部位和长度、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闭塞的部位等,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2、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介入溶栓、取栓术该技术可以使脑栓塞患者闭塞的血管短期内再通,避免了以往脑梗死患者经住院治疗仍有可能死亡或失语、偏瘫的不良后果,且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可以缩短;该技术要求患者发病后6医院就诊,越早越好。
3、颈动脉系血管狭窄是造成长期头晕头痛、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原因,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大大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以上技术较传统的药物治疗有本质区别,是以最小的治疗创伤来获取最大治疗效果的新型技术。
适应症:
1、年龄在80岁以下,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2、颈动脉系统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椎基低动脉系统在24小时之内。
3、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而且逐渐加重;CT上无低密度灶,并排除脑出血或其它明显的颅内病变。
4、无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5、家属签字同意。
绝对禁忌症:
1、有活动性颅内出血。
2、有出血素质或出血性疾病。
3、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或可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4、有出血史。
预防措施:
1、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感染。
2、观察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预防血栓形成,合理抗凝治疗;
4、保持术肢制动24小时;
5、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不吸烟酗酒,合理药物,多锻炼身体,规律作息。
·拟稿:医院神经内科王朝凤·
END
LAOSHI医院介绍
医院于年11月正式晋级为。医院现有职工人,设有临床医技科室35个、职能科室24个;其中中医科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为唐锐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承建科室;骨科、综合急诊科、感染科、麻醉科、儿科、康复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8个科室为省级重点专科;拥有西门子光子双源CT、1.5T磁共振、DSA、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先进医疗设备余台。
科室咨询电话
骨科一病区-
骨科二病区-
普外科-
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
消化内科-
心血管内科-
康复医学科-
中医科-
产科-
妇科-
肛肠科-
口腔科-
感染科(老院区)-
综合急诊科-
B超室-
儿科一病区-
儿科二病区-
皮肤科(老院区)-
医学影像科-
呼吸内科-
五官科-
肾内科-
新生儿科-
神经内科-
体检中心-
预约、挂号、缴费
欢迎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