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实验诊断学整理

前言:名解除了生理是给考试范围外,其他都是没有范围,所以具体背多少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验诊断的话每年就考2个名解,而且前几年还有重复考的,所以很难说什么可能考,而且实验诊断的教学大纲里也没有具体说那些概念或定义是需要掌握的,所以名解就真的准备蛮随意的。那以下这份文件主要就是我自己认为有可能考的名解,和生理比起来实在是少的了,那我把老师重点讲的名解和我个人认为是重点的用红色标出来了,打印出来可能看不出就自己拿笔打个星吧。然后用了黑体下划线的是前5年考过一次的名解,黑体加粗是考过2次以上的名解。个别名解中部分文字下有加波浪线(图文里不能用波浪线,用的是下划线,文件里给大家用的是波浪线)的是可以出客观题的内容,文件记得打印出来,因为有些绿色和红色的波浪线是语法错误,并不是我给大家划的。最后下载文件,密码:ibpd。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诊断灵敏度:指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即所有患者中真阳性结果的百分数。

3、诊断特异性:指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即所有非患者中真阴性结果的百分数。

4、诊断准确度:是指所有试验个体中,诊断准确结果的百分数,即诊断试验能准确划分患者和非患病者的百分比。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7、医学决定水平:所谓医学决定水平就是指该项结果如高于或低于某个值,有着直接的临床意义,如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用于疾病分级或分类、进行预后估计等,针对这个值,医生应采取一定的临床措施。

8、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

9、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10、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1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1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系指每升血细胞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1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15、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检查方法。

16、出血时间: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17、3P试验:受检血浆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为阳性反应结果。

18、多尿:成人24h尿量超过ml,称为多尿。

19、少尿:成人尿量低于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

20、无尿:成人尿量低于ml/24h或12小时内无尿液排出,称为无尿。

21、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22、镜下血尿: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红细胞平均3个/HPF,称为镜下血尿。

23、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或定量试验大于mg/L或mg/24h尿时,称为蛋白尿。

24、酮体: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

25、管型: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26、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隙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生成。

27、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分钟)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

28、肾血浆清除率:双肾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全部加以清除。

29、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30、尿渗量: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而言,它只受溶质的离子数量的影响,能真正反映肾的浓缩稀释功能。

31、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32、高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

33、A/G倒置: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

34、同工酶: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不相同的一组酶,也称为同工异构酶。

35、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检测葡萄糖代谢功能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

36、CH50:即总补体溶血活性,是指用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激活待测血清中的补体C1,进而引起补体活化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致敏绵羊红细胞上形成多分子的聚合物,膜表面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溶血程度与补体量成正比,我们把50%溶血作为检测终点称为CH50,是检测补体经典途径的补体综合水平的指标。

37、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

38、癌胚抗原: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脏器特异性低,主要用于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疗效和肿瘤复发等。

39、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成年人AFP水平升高提示有肝细胞癌及滋养层细胞恶性肿瘤。

40、抗核抗体(ANA):是一种泛指抗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类和自身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阳性多见于未治疗的SLE。

41、自身免疫:当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坏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时,该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这种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

42、E试验:是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和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操作简单,精确测定MIC的一种方法。

43、最小抑菌浓度(MIC):稀释法所测得的某些抗菌药物抑制检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为最小抑菌溶度。

44、敏感(S):测试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

45、中度敏感(I):测定菌能被测定药物大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中被抑制。

46、耐药(R):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47、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内医院感染。

BJ

欢迎打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jfxnzwm/7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