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自己很平凡,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一直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然而,如果给这种平凡加上一个31年的期限,就成为了不平凡。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何松照。
年
何松照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源自于他“行医济世”的一片丹心。
“刚上班的时候,神经内科多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同时,因为诊断条件受限,脑出血、脑梗死等许多疾病诊断不清楚,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医生并不愿意从事这个专业。”10月19日,何松照对记者说。
然而,当时身为大内科医生的何松照接诊了许多脑出血、脑梗死患者。看到患者深受病痛折磨,他决定将神经内科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钻研。
病毒性脑炎、脑干出血、脑干梗死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很容易导致残疾和死亡。何松照较早地在我市开展病毒性脑炎、脑干出血、脑干梗死的治疗,将众多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8年前,曹先生睡午觉后一直昏迷不醒,家人迅速将医院,找到了何松照。经过检查,何松照为其诊断为脑干出血,出血量达8毫升左右。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的心跳、呼吸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被称为“人的生命中枢”。脑干出血病情凶险,是所有脑卒中中病死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疾病。更为棘手的是,曹先生的出血量比较大。面对这种情况,何松照没有轻言放弃,全力以赴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患者入院后的前几天,何松照几乎24小时守在患者的病床旁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何松照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两周后,曹先生逐渐清醒,生命体征也逐渐稳定,最终健康出院。
这样的结果令曹先生家人喜出望外。直到现在,每次提到何松照,曹先生及其家人都感激不已,称他为“救命恩人”。
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何松照开展了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溶栓、介入、取栓和桥接治疗,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发病机制,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开通血管。
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肢体活动、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为了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何松照注重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对患者进行评估后,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以肢体运动、良肢位摆放等康复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物理疗法,帮助众多脑卒中患者回归社会。
迟发型脑病是一氧化碳中毒后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很多人认为,一氧化碳中毒后只要抢救过来,就可以高枕无忧。其实,大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抢救后,有一个“假愈期”,表面上看好像没事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出现精神障碍。对此,何松照于年较早在我市开展了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康复治疗,并不断进行健康科普,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重视这个问题。
近年来
何松照还带领着该科医护人员开展了癫痫的规范治疗与管理、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医生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何松照表情凝重地对记者说,“患者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我们,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工作中,何松照全心全意为每一名患者服务。他认真、细致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尽力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当患者费用不够时,他会慷慨解囊,把自己的钱借给患者。
何松照真心对待患者,患者也对他给予信任。去年,一名40多岁的男子医院找到他,感激地说:“何主任,谢谢你,你救过我的命。我非常庆幸自己遇到了好医生。”原来,这名男子10多年前患病毒性脑炎,经过何松照的治疗康复出院。10多年来,这名男子一直对何松照心存感激。
“患者的信任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每一名患者。”何松照说。
科室介绍
医院神经内三科是郑州大学医学院、医院、新乡医学院的专业技术协作科室。科室开放床位51张,医护人员22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在北京、医院进修学习。科室配备有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脑电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仪,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头面部超短波治疗仪、移动式中药熏蒸治疗仪、韩国进口移动式大功率微波治疗仪。科室以各种脑血管病治疗为主,以诊治神经内科疑难病为特色,科室开展了各种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诊治、科研、康复及早期干预等工作;头痛、头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帕金森病,癫痫,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抑郁、焦虑、心理障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治疗及康复、面肌痉挛、四肢麻木、抽搐等专病专治,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神经精神心理疾病治疗,并且开通了急救——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绿色通道”,在时间窗内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脑血管造影及动脉溶栓,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本科室同时承担许昌学院医学院教学及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科室16来源
许昌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