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这4人榜上有名,向你们学习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商洛新闻网讯:今天(10月23日)上午,记者从商洛市年重阳节敬老暨经济形势通报会上获悉,商洛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授予林祥云等10人“商洛十大孝子”荣誉称号,王有德等10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顾娇等10人“商洛市为老服务志愿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奖励。

商洛市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典型名单

一、商洛十大孝子(10名)

林祥云男商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办公室主任王力男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潘虎男商洛市商州区北宽坪镇刘院村村民田东男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小学教师李淑霞女洛南县城关街道陶岭社区居民赵双燕男丹凤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段艳丽女商南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干部冯晓春男山阳县板岩镇社会保障服务站技师江垂琴女镇安县木王镇月坪村村医刘明连女柞水县小岭镇岭丰村村民

二、商洛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10名)

王有德男商洛市慈善协会原会长余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根宪男商洛市老科协副会长兼法人王志儒男商州曲艺家协会主席韩天民男洛南县诗词曲联学会会长张佰计男丹凤县棣花镇万湾社区老年协会秘书长蒋燕记男商南县劳模协会秘书长张达喜男山阳县慈善协会会长石秀嵘男镇安县老年学学会理事张庆寿男柞水县小岭镇退休干部

三、商洛市为老服务志愿者先进个人(10名)

顾娇女商洛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学生马医院内分泌科兼营养科主任谭传金男商洛老年学学会医学分会副会长张晓宁女医院体检中心干事常殿军男洛南县卫生健康局干部李香慧女丹凤县中街社区社会工作者魏怡女商南县幼儿园教师毛华男山阳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员工魏青宝男镇安县民政局社会福利股股长龚小菊女柞水县卫生健康局干部

四、商洛市为老服务志愿者先进集体(10个)

商洛市天健为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商洛彩虹公益中心商州区沙河子镇为老服务志愿者团队商州区大荆镇老年协会洛南县义工联合会丹凤县朝阳爱心志愿者协会商南县富水镇富水街社区老年协会必康集团敬老爱老协会爱尔眼科光明使者柞水县夕阳红志愿服务队

一、商洛十大孝子

林祥云,男,50岁,商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办公室主任。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在父亲10年来先后8次住院,3次手术的日子里,他日夜守护在身边,悉心照料,并耐心向医护人员学习造口护理、术后高热物理降温等护理技巧,使父亲能很快康复。今年6月,母亲因摔跤股骨头骨折,术后合并心肺衰竭,他寸步不离、精心护理,陪伴母亲度过难关。孝顺,他铭于心,践于行,如今父亲91岁、母亲89岁高龄,身体依然健康。他用实际行动注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含义,用真情诠释着“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真谛,他的孝行在公安系统广为流传,为人们树立了熠熠生辉的榜样。

王力,男,33岁,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他从小就是“爱心小天使”,经常组织学生看望村里孤寡老人。长大后他组织成立“山阳县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先后带着水果、酸奶、衣物,探望过全县14个敬老院里的多名孤寡老人,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打扫卫生;走访了11名抗战老兵,每年春节、中秋节及老人生日都一一送去问候和礼物。也经常和志愿者们奔赴农村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患病老人,为他们送去关爱物资。七年时间,多少孤寡老人把他的名字铭记在心,一个又一个抗战老兵把他拥入怀里,感动之中流下幸福的眼泪。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大爱之歌。

潘虎,男,34岁,商州区北宽坪镇刘院村村民。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年至年母亲因脑出血先后住院5次,他放弃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在家悉心照顾生病的母亲。年父亲也因病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尽心尽力照顾半身不遂的母亲和患有精神病的哥哥,7年来如一日,他一边鼓励母亲坚强生活,一边想办法为家庭增加收入。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不抛弃、不放弃,在艰难困苦面前不言放弃,永不退缩,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负重前行,被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评为“孝子”。

田东,男,40岁,商州区第一小学教师。他的老家在商州农村,亲人们都在外务工,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义务。年,奶奶突发白内障,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他带着奶奶四处寻医问药,积极接受治疗,每天早早起床,给奶奶梳头洗脸、端水喂饭,一有空闲,就扶着奶奶出门散心,解除老人的郁闷,在他精心照顾下,奶奶的眼睛又恢复了光明。年,孤寡的舅爷突遇车祸住院,颅内出血精神失控,他寸步不离,悉心侍候,经过几个月精心照护,舅爷终于伤好出院了。他不仅孝敬自己的亲人,也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孝行赢得了同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被评为商州区第五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商洛市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淑霞,女,40岁,洛南县城关街道陶岭社区西坪组居民。她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公婆婆,操持家务,在苦难面前不低头,用一个女性柔弱的双肩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她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因为年丈夫和公公相继离世,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年婆婆患白内障,视力模糊,她到处筹款为婆婆治病,术后精心照顾,老人很快恢复,重见了光明。年婆婆又腰骨骨折卧床不起,她每天早起端吃端喝,晚上按摩腿脚,经过几个月的悉心护理,婆婆现在能下床行走了。她说婆婆是家,婆婆是妈,我会竭尽所能让她老人家的晚年快乐安康。她的孝行为社区邻里树立了榜样,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城关街办最美好媳妇。

赵双燕,男,55岁,丹凤县卫生健康局局长。他小时候看到爷爷常年疾病缠身,就立志学医治病救人。在母亲病重期间,他昼夜守候,喂饭喂药,接屎接尿。年底,父亲突发脑梗住院,无论白天工作多么繁忙,医院陪护父亲,给父亲泡脚、按摩,直至父亲康复出院。医院院长后,在医院开设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减免老年人挂号费、设立老年门诊、老年病房等优待政策,当年获得了“商洛市敬老文明号”称号。任卫健局局长后积极落实离退休干部职工的“两项待遇”,保证离退休干部职工安度晚年。他常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段艳丽,女,50岁,商南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干部。在商南传颂着“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女当如段艳丽”的佳话。年,她参加工作才一个多月,还来不及恩情回报,父亲突发“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幸离世,那时弟弟正在上大学,她把每月的工资全部拿出来供着弟弟上学。十八年来,她一直服侍着患脑溢血病的母亲,照料着瘫痪的婆婆,照顾因脑干出血瘫痪的弟弟,她奔波在娘家、婆家和单位三个“战场”,艰难负重前行,用孝心和大爱维系着两家人的希望,演绎着商南一位孝女的感人事迹。在日常生活中,他用实际行动弘扬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训家风,引导和带动大家崇德向善,年她被评为“商南好人”。

冯晓春,男,51岁,山阳县板岩镇社会保障服务站干部。年,母亲得了脑梗、糖尿病,行动不便,兄弟们在外务工,他主动挑起照顾父母的担子。为了改善父母的生活环境,他重新粉装修了房屋,将父母日常生活照料的井井有条,母亲身体也硬朗起来了。他所在的镇有14个行政村,他多方协调全部建立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了聊天、健身的场所,得到了广大老人们的赞誉。有的老人生病了,他组织志愿者上门慰问,有的老人生活困难,他帮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逢年过节,他都会去看望那些空巢、留守老人,老人们都说:“晓春不是我的儿子,但比我儿子还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人子的孝道,诠释着基层干部的责任心和爱心。

江垂琴,女,48岁,镇安县木王镇月坪村村医。年,公公突发脑溢血,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她每天很早就起床,给公公洗脸、喂饭、擦身换衣,晚上公公入睡后,才能上床休息,在她的照料下,公公身上总是干干净净,脸色慢慢红润起来,渐渐地能够自己翻身,慢慢的挪步了,邻居见了都说公公就不像个生病的人,老人总是说:“要不是儿媳妇的悉心照顾,早都没有我了。”她既是孝媳妇又是好村医,村里患病的老人,什么病情,吃什么药,她心中有数,每周都要逐个去问诊送药,无论白天晚上,随叫随到,她签约的老年人都夸她是个好媳妇、好女儿、好村医。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真情坚守,孝行当先,诠释了中华儿女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

刘明连,女,37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岭丰村村民。年,新婚没过多久,公公和婆婆同时患了脑梗,尤其是婆婆,严重的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他精心为公婆准备三餐,为他们洗衣、理发,端水喂药,饭后不是陪着公公散步,就是用轮椅推着婆婆在院子里散心。年,公公去世了,她更加一心一意地精心照顾婆婆,早上她把婆婆抱上轮椅,晚上抱上床,还要抱着婆婆上厕所,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5年,她没有丝毫怨言,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也都很孝顺,经常帮忙干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如今,这种坚持,这种爱,还在继续,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久病床前有孝媳”。

二、商洛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王有德,男,77岁,中共党员,商洛市慈善协会原会长。他年退休后,一直从事慈善工作,他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慈安便民桥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先后募集资金.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名;为20个儿童之家配置了图书室、心灵屋、亲情角等设施,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启迪心灵;他组织实施“救急难”项目,使百余名贫困家庭的重症患者得到救助;他坚持每年重大节日开展送温暖活动,共慰问人;他把慈善文化宣传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全市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编印《幼苗心语》《商洛慈善协会志》,印发慈善年画和慈善读本。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积极倡议抗击疫情慈善捐赠活动,第一时间将物资送达到受助单位,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做出了贡献。

余振南,男,64岁,中共党员,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他年退休,年又重返工作岗位,主要承担泌尿外科的门诊日常诊疗工作。他对每一位病人都做到认真问诊,耐心解答,尽力解除每个病人心理上的恐惧和身体的病痛,得到广大病人及家属的好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秉承医者使命,冲锋在前,医院的隔离防护规定,对情况危急的重症患者,协调相关科室开通绿色通道,提前完成咽拭子测试,确保病人顺利入院。医院党委发出捐款的号召时,他积极响应,医院捐款,起到了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秉持“承继炽阳,报以微光”的理想信念,认真践行着救死扶伤的从医誓言,为这个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王根宪,男,64岁,中共党员,退休前系商洛市核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现任商洛市老科协副会长兼法人。他是省内外公认的核桃专家,当地人都诙谐而亲切地叫他“核桃王”。年本应从工作岗位退下来,颐养天年,但他仍然深入核桃生产一线进行技术培训,先后15次参加了国家和省上举办的学术研讨、科技项目评审会,夜以继日的为核桃事业默默奉献,受到了果农及基层同志的好评。他担任市老科协副会长兼法人以来,工作总是安排的满满当当,不是奔波于田间地头指导核桃产业技术工作,便是组织老科协的各种活动,不是伏案撰写有关技术报告,便是处理日常事务。他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科技创新、技术培训、科学普及及为老年人服务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王志儒,男,75岁,陕西商州人,商州曲艺家协会主席。年他组织成立了“王老汉俱乐部”,组织百余名老人开展文体活动,以民间小调为主要内容,加上秦腔、道情、花鼓、山歌等地方戏曲,王老汉俱乐乡土、趣味演出活动,多次获得表彰奖励,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好评。年,他担任商州曲艺家协会主席以来,历经十年,走遍了35个秦岭乡村,拜访民间曲艺老人30余人,采集流行在商洛的民间传统曲艺文化,并对其唱词、配曲进行了整理创新,完成秦风楚韵曲艺,包含商洛花鼓、道情、渔鼓、曲子、山歌等共多首,经加工排练在商州、丹凤、山阳、柞水开展公益演出50余场,获得省市媒体报道,多次获得市、区文艺演出组织、创编奖。

韩天民,男,67岁,中共党员,现为洛南县诗词曲联学会会长。年退休后,他倾情于传统文化的宏扬传承,自学格律,创作出版诗词集《洛州放歌》《商山韵歌》《秦岭长歌》三部,赋作《洛南赋》等大量的传统诗词曲赋作品,在国家、省、市举行的征文大赛中,其创作的参赛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年他担任诗词曲联学会会长以来,努力发挥文化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打好“仓颉造字”这一品牌,组织开展“洛河情”散曲创作竞赛和“仓颉造字”诗词征文活动。他积极开展国学知识培训,宏扬传统文化,传递时代新声,培养新人新作,歌颂洛南风情,在他的带动下,学会的各项工作都搞得红红火火,学会的队伍也得到了迅速壮大,洛南县散曲写作队伍已初步形成。

张佰计,男,79岁,中共党员,丹凤县棣花镇万湾社区老年协会秘书长。退休前在甘肃甘谷发电厂工作,退休回村后,积极投入到社区社会事务中。年被推选为社区老年协会秘书长,他积极争取,为协会解决了办公用房,配齐了办公设施,使社区老年人有自己的阵地。他监督子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维护老年人权益,老人们高兴的说,“老年协会就是我们的娘家”。他组织协会委员长期为15名高龄、失能老人整理家务、生活照料和陪护聊天,有效的解决了老人们的生活困难。他牵头成立了“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歌颂党的好政策,传播正能量,为创建文明卫生社区发挥着较大作用。年被丹凤县老龄委评为“老有所为”的先进个人。

蒋燕记,男,68岁,中共党员,现任商南县劳模协会秘书长。年退休后,他担任商南县第二轮县志副主编、商南县劳模协会秘书长等职务,先后参与《商南县组织史材料》《商南县志》《金丝峡志》《商南劳模》等专著的撰稿和编纂工作,这期间在省以上专业期刊和网站发表修志工作论文、散文、诗词等余篇;组织全县劳模开展扶贫攻坚、贫困助学、社会调研等活动,全县劳模先后结对帮扶名贫困学子,资助款项56.2万元;产业扶贫55项,项目扶贫32项,帮助基础设施建设59处,实现转移就业人,结对帮扶贫困户户,先后脱贫人;组织劳模体检、疗休养活动11批次,保障了全县劳模的身心健康,用身体力行诠释“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

张达喜,男,65岁,中共党员,现任山阳县慈善协会会长。年退休后,他仍然继续在脱贫攻坚、服务群众和爱心公益岗位上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他组建小区党支部,发挥小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改善小区生活环境,排除了安全隐患。他组建食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既解决了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又做强了山阳特产的品牌。年他担任慈善协会会长,带领协会一班人筹集善款善物.3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困难职工、贫困老人等共计人,筹措资金修建便民桥46座,实施的这些救助项目既是党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jfxnzwm/6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