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发展如日中天,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对血管内治疗的应用仍然是一种重大的安全隐患。近日Stroke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血管内治疗后sICH的风险和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估。
近年来,对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诸多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颅内出血(ICH)是血管内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报道称,血管内治疗后的ICH发生率高达46.1%,且在真实世界中,患者的出血风险可能高于在综合性卒中中心进行临床试验的结果。
出血性并发症,特别是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可能会降低血管内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因此,有必要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确定血管内治疗后sICH的风险预测因素,以进一步提高这种治疗的疗效。
考虑到亚洲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更为普遍,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时,取栓难度可能更大,并增加血管损伤的可能性,导致患者ICH风险升高。目前证明血管内治疗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是来自于白种人群体,而其他人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多中心注册(ACTUAL)医院领衔的一项大型研究,近日研究团队使用该研究的数据,分析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潜在预测因素,并将研究结果发表于Stroke杂志。
研究回顾
该研究由国内21家卒中中心合作完成,研究者收集了年1月到年6月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在4.5小时以内、无静脉溶栓禁忌证并采用支架样取栓器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根据Heidelberg出血分类标准,将颅内出血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sICH的预测因子。
研究者根据ICH患者的类型,将其按照下述情况分类:
?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沿梗死边缘的小的点状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梗死区内片状出血,无占位效应;
?脑实质出血-1型(PH-1)——有血肿形成,占位效应轻,小于梗死面积的30%;
?脑实质出血-2型(PH-2)——血肿超过梗死面积的30%,有明显占位效应以及远离梗死区的出血;
?远部脑实质出血:远离脑梗死区域的脑实质出血;
?脑室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出血。
如果新观察到的ICH没有出现下述情况,则诊断为无症状性ICH;如果新观察到的ICH出现以下情况,则诊断为sICH:
?与症状恶化之前的情况相比,患者的NIHSS评分增加超过4分;
?NIHSS评分中分类1的评分增加超过2分;
?患者病情恶化导致插管、去骨瓣减压、外部脑室引流管或任何其他主要干预措施。
此外,患者的症状恶化不能通过ICH以外的现象解释。对于分类为PH-2的出血,即使神经功能恶化可归因于梗死本身,出血也归类为sICH。
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名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后72小时,共有例(16.0%)被诊断为sICH。研究结果显示sICH患者的90天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ICH的患者(65.3%vs.18.8%;P0.),且以下因素与sICH相关:
?基线嗜中性粒细胞比>0.83;
?治疗前ASPECTS评分<6;
?心源性栓塞引起的脑卒中;
?侧支循环不良;
?从症状发作到腹股沟穿刺的时间>分钟;
?支架通过次数>3次。
研究启示
在这项多中心登记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到,sICH的发生率为16.0%,显著高于五大血管内治疗研究荟萃分析中的4.4%。注册研究可能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说明血管内治疗后sICH的风险要更高,既往也有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支架多次通过血管的情况更常见,这可能是由于亚洲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比例较高,由于患者血管的严重狭窄,这种类型可能比心源性栓塞更难再通。其他研究也表明,取栓装置多次通过血管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血脑屏障的破坏,这两者都与ICH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的上升有关。
心源性卒中患者动脉闭塞速度快,梗死核心大,这可能增加了ICH的风险。虽然同时进行抗凝治疗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但是在该队列中,患者治疗前INR值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抗凝治疗是心源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sICH风险增加的原因,这一点该队列并不支持。
在本研究中,基线嗜中性粒细胞比值>0.83与血管内治疗后的sICH相关。研究已证明,中性粒细胞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重要来源,可以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发生早期破坏,而这正是缺血性卒中后发生ICH的基础机制。
既往已有研究证明,更低的ASPECTS评分与ICH风险升高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从症状发作到腹股沟穿刺的延迟时间同样与sICH相关,这一点也和既往研究相一致。侧支循环也会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并且可以预测血运重建后的最终梗死体积和临床结局,本研究也证实了侧支循环情况和sICH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基于我国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证实了sICH患者90天时更高的不良预后比例,同时提出了6项sICH的预测因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医脉通编译自:HaoY,YangD,WangH,etal.PredictorsforSymptomaticIntracranialHemorrhageAfterEndovascularTreatmentofAcuteIschemicStroke.[J].Stroke,,48(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