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
年3月18日上午,医院急诊接到一名颅内大量出血的14岁患儿,神经外科总住院薛医生接到电话后,立即冲到急诊抢救室进行会诊。
“患儿呕吐伴抽搐1次,发病4小时余。无明确外伤史,精神反应较差,呈嗜睡状,心率减慢,血压明显升高。”查体和读片后,薛医生快速将患儿病情及头颅CT发到神经外科工作群,“使用降颅压药物后患儿心率、血压略好转,但睁眼后头痛感仍剧烈,CT提示右侧额叶出血破入脑室,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此时,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神经外科主任李昊教授,综合病史后当机立断发出指令:“考虑脑血管畸形,急诊收入PICU,启动颅内出血快速应急方案。”
头颅CT提示右侧额叶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移位
应对
在家长办理手续的同时,患儿已经通过绿色通道转入PICU。心电监护、床旁备呼吸机、止血、抽血检查、并备血、降颅压……重症监护室主任陈伟明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患儿颅内出血约70ml,从病史及出血部位判断大概率为血管畸形可能,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先行脑血管造影,明确颅内血管畸形的结构,在利用介入栓塞技术封堵供血动脉和畸形团,控制颅内再出血的风险后行血肿清除。”时间就是生命,李昊主任果断下达指令。
经过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导管室、放射科、麻醉及手术护理团队缜密的术前讨论,救治团队决定在复合手术室为患儿实施急诊复合手术下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畸形栓塞,并血管畸切除及血肿清除术。
急诊复合手术
当晚7时,患儿被送入复合手术室。神经外科团队张毅医生通过脑血管造影明确了出血的病因为大脑动静脉畸形,随后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封堵畸形团及供血动脉。紧接着,在显微镜辅助下行开颅手术,完全清除血肿并切除血管畸形结构。术后的血管造影证实血管畸形团完全消失。历经6个多小时,手术成功!术后48小时撤除呼吸机,术后患儿意识状态正常,神经功能保护完好。复合手术是针对复杂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将神经影像技术、血管腔内介入诊疗技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相结合,医院神经外科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复旦儿科的复合手术室
医院新建成的复合手术室作为现代化“手术利刃”,为患儿的诊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果没有这样的设备,该患儿可能会接受3次以上的全身麻醉、2次脑血管造影术、1次开颅血管畸形切除术,而在复合手术室,患儿在1次全麻状态下即可接受并成功完成上述所有手术。今后,更多的患儿将从复合手术中受益。
本次急症手术抢救治疗脑出血患儿充分体现复合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患儿的优势,尤其是病情变化急的患儿,术中造影能及时明确病因,评估病情,介入采取干预措施,同时进行开颅手术干预,节约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了危重患儿抢救风险,提高了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同时给患儿家庭降低了就医成本。
医院自复合手术室建成后,此次为第一次急诊状态下成功完成的脑血管畸形出血病例,该高风险、高难度病例的完成,代表复旦儿科神经外科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脑血管畸形出血?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bAVM)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38%-68%)、癫痫(12%-35%)和头痛(5%-14%)。bAVM破裂出血是儿童自发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首次出血的幸存者约有30%出现轻中度功能障碍;45%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约20%在出血后3个月死亡,30%遗留中度残疾,初次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风险成倍增高,因此破裂bAVM的积极治疗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破裂bAVM急性期治疗时间窗及手术方案的选择与畸形团的位置和分级密切相关。早期快速清除血肿能够降低颅内压,全切畸形团可预防再出血,复合手术室提供了“一站式”评估和手术的平台,可有效识别复合适应症的破裂脑AVM患者,并制定个体化的复合手术治疗方案。达到有效保留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复旦儿科神经外科团队
医院神经外科是我国最早开展小儿神经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为我院儿外科国家重点专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部癫痫外科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及上海市儿童创伤中心所在科室。
科室专业方向齐全,诊疗特色鲜明。在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坚持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并以技术优势为依托,推动小儿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小儿顽固性癫痫、小儿血管畸形等疾病的发展。
专科专病门诊一览图
神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