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只需5分钟
助力20护考,『合源护理』即日更新「每日一学」。今天学习的是第八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左下角“阅读原文”,免费听音频版每日一学!听完只需5分钟。建议阅读原文后写评论打卡学习。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性疾病。主要是因缺氧、早产、外伤引起,以早产儿多见,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因1.32周以下的早产儿因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脆弱,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外伤常见产伤性引起颅内出血,以足月儿多见。
3.其他高渗透压的液体输入过快、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均可引起颅内出血;还有少数颅内出血者,是由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形引起。
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神志改变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眼征凝视、斜视、眼球震颤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前囟隆起、脑性尖叫、惊厥、血压增高等。呼吸改变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肌张力改变早期肌张力增高,以后减低。瞳孔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其他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低体温,黄疸与贫血等。治疗原则支持疗法
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搬动、刺激性操作。维持正常PaO2、PaCO2、pH等。
止血及对症处理。
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2.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中枢神经压迫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呼吸、心率、体温;神志与反射;瞳孔;囟门;肌张力等。
(2)保持安静,降低颅内压:患儿保持头高位(抬高头肩部15°~30°),所有操作应集中进行,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遵医嘱及时用降颅内压药物。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根据缺氧程度给氧,足月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8%,早产儿维持在88%~93%。呼吸衰竭或严重呼吸暂停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3.供给热量,维持体温稳定,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病情稳定后让患儿直接吸吮,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如有明显呕吐、反射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体温过高时进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
4.告知家长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可能的预后,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如有后遗症时,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
护考提分给您推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