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病变。主要原因由于血管硬化,或者是先天性的血管异常,当劳累、情绪波动致血压波动突然升高,造成血管破裂,血管内的血液流到血管外而形成血肿,压迫损伤脑组织或者是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脑池、侧裂、脑室等部位,血液扩散到脑脊液当中而引起头痛、颈部强硬、偏瘫、失语、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昏迷等症状和体征。
据研究报告称,中国脑出血患者的发病趋势呈现季节趋势,即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发病相对较少(冬季高发,夏季低发);其中12月至次年1月份发病率最高,7~8月份最低。
有资料表明:冬季气温每下降1℃,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将增加2%。气温变化为脑出血发病危险因素,气温越低发病例数越多,同时病死率升高。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因此,这样的季节应注意预防。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
下面将冬季预防脑出血三字经分享给大家
1.避寒冷
寒冷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容易导致脑出血。所以,老年人在寒冷的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
2.稳血压
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老年人一旦被确诊患有高血压,就应坚持服药治疗,并定期复查,以降低及稳定血压,使血压始终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3.择饮食
在饮食上,老年人应做到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和内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例如香蕉、山楂、苹果等和豆制品、瘦肉、鱼、蛋等。
4.戒烟酒
由于吸烟、饮酒均可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应戒烟酒。
5.免劳累
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的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6.防便秘
用力排便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老年人预防便秘,可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红薯等,也可做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的自我按摩。
7.饮足水
体内缺水时,会使血液变稠,血流变慢,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因此,老年人要养成平时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8.防跌倒
多数老年人都患有脑动脉硬化,加上血管壁较脆弱,若不小心跌倒,特别是摔了脑袋,易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因此,老年人在日常活动和锻炼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跌倒。
9.动左手
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左上肢和左下肢,尤其是多用左手,不仅可以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还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增强右半球的协调功能。医学研究表明,脑出血最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弱的右脑半球,所以预防脑出血,较好的方法是经常用左手转动健身球。
10.常运动
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11.慎用药
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疾病,有时要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头痛粉,但此类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自己要慎用,以免造成脑出血。
12.调情志
保持乐观情绪,减少烦恼,避免大喜或盛怒。做到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人的情绪安然,就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从而也就减少了脑出血的发病概率。
13.重先兆
脑出血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如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行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与人交谈时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的话;暂时性视物模糊,不久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一旦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可能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及时发现异常,医院进行治疗,就可以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的后果。
冬至之后,最突出的是气温骤降,因此注意保暖最重要,重点监控血压,尤其要防止温差变化过大导致的血压波动过大。这几天正是降温的时候,为了避免脑出血,请大家注意保暖,注意血压平稳。如有上述不适,可前往我科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