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HELENTALKS第6部每周一片
时长:5001脑卒中
脑卒中
中风学名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
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大国,每年新发病万人。脑卒中每年导致死亡万人,是位居肿瘤之后的城乡居民第二位死因。存活的患者中,约四分之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全国每年用于该病的治疗费用亿元以上,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沉重。
概念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90mmHg以下。
?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吸烟与酗酒;
?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⑨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目前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发病前兆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分类及临床表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又称脑梗塞。专家认为,脑梗塞病人大多能提前通过超声或血管造影发现脑血管狭窄,及时疏通血管,就能预防突发脑梗塞。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出血的特点
?多发生于40~60岁的人,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常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起病急,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达到严重的程度。
?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呕吐,随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越深,病情愈后越差。有的病人有抽搐,大小便失禁。
?可合并眼底视网膜出血,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
?脑脊液检查可出现血性脑脊液,胞脊液的压力增高。头颅CT检查早期就可出现出血灶的高密度区,迟两周后检查出血灶可能吸收变为低密度区。
?如果是内囊出血,则可伴见出血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象偏盲。有的还有失语,眼球凝视麻痹。
?如果是小脑出血,则以枕部痛、眩晕、呕吐为早期症状,昏迷多见。病人眼球震颤明显,肢体共济失调等。
?如果是桥脑出血,则一开始就见昏迷,瞳孔呈针尖大小,对光反应迟钝,四肢瘫痪,双侧面神经麻痹。有时有高热、呼吸不规则。
?如果是脑室出血,发病后即有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发作,四肢软瘫,高热,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脉搏无力。
脑血栓的特点
?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
?病情进展缓慢,常会逐渐性加重或呈阶梯状加重。
?多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一般睡眠时无明显不适,晨起则出现半身无力或较偏
?偏瘫逐渐加重,或伴有肢体麻木、失语等
?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常规及生化检查也多正常。头颅CT检查可见低密度梗死区,大面积梗死可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年轻人患此病时,应考虑脑动脉炎、心房黏液瘤等病变的可能性,应做心脏和脑的超声检查。
脑栓塞的特点
?起病急,发病迅速,进展较快。
?常有心脏病、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死的病史。
?起病后常有昏迷、抽搐、偏瘫,有时还能发现因其他部位的栓塞而出现的症状。
?脑脊液压力检查偏高或正常,有时可见红细胞。头颅CT检查与脑血栓形成类似,有时脑水肿较明显,在低密度区有高密度灶存在。说明病人可能有多发性脑梗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特点
?多发生在成年人,常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史。
?常突然起病,可有一过性失明,失语,偏瘫,眩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症状。
?发作时间较短,常可在1日内恢复。
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一般来说,必须住院治疗,但院前急救也不可忽视。
抢救脑中风的要点1.一旦怀疑是脑中风,就应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搬动病人,立即寻呼急救中心,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当呼吸道阻塞时,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当出现呼吸骤停时,应立即做人工呼吸。
2.对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要积极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一般用20%的甘露醇ml,快速静脉滴注,每6小时给药1次。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患者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及时吸痰,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时,可用止痛药。
3.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首要任务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罂粟碱、烟酸、-2等静脉滴注;也可用抗栓丸、海特琴等。使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如:脉通、代血浆,静脉滴注;或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等。使用溶血栓药物,如尿激酶、水蛙素、地龙素等。在医生的a指导下,通过中医辨证论治。
4.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用潘生丁、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
5.积极稳定血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6.出现发热,可用冷敷,或使用安宫牛黄丸等。
7.病情恢复期,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等疗法。
8.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再次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