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山海情》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刷《山海情》刷滴,快不会说普通话咧!”剧情动人,方言上头,一集集看下来,观众跟着剧情时笑时哭,成了《山海情》的“精神葱民(村民)”。
鲜活的人物群像背后,是真实的人物原型——闽宁镇发展史上的奋斗者、前行者。现实中的“山海情”,同样让人内心激荡不已。
01
一句话证明你看过《山海情》
西北方言、福建方言相互碰撞,
让观众有了追剧后遗症,
已经mó办法正常shè话咧。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山海情》?
看看下面的特殊表达,
你会自行开启语音模式。
?有完mò完!有完mò完!?不qì不qì,奏不qì!?额看你吃,比额吃还香。?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额真滴四太难咧!?额达(我爸),好着吗??春,冲天的冲。?所有干部、党员、机关食堂,都要带头埋古(买菇)、驰古(吃菇)。?不要枸杞,额身体好滴很!?教授千里迢迢来“自杀(治沙)”,这是他的刚作(工作)啦。?pāisei(对不起)啦,我怕掉下去。?未来真滴来咧!02
脚下有泥,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踏实肯干的马得福,乐观坚韧的李水花,敢拼敢闯的马得宝,认真负责的白校长,……《山海情》塑造的人物群像,获得广泛共鸣与共情。他们既脚下有泥,又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主角出彩,配角饱满。剧中大学教授凌一农,是帮助闽宁镇发展的脱贫功臣,热血又接地气,不少观众被圈粉。凌一农从福建来到宁夏做菌草研究,为了帮助当地农民致富,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亲授种植双孢菇的技艺。他一不摆架子,二不空喊口号,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农活。村民收获头茬双孢菇,他也跟到市场帮忙一同售卖。等全村掀起种植“双孢菇热”,当地市场饱和,他又担心价低伤农,自掏腰包给农民补利润差价,遭到不良客商威胁被打折两根肋骨。等他终于完成任务准备离开时,让人泪崩的场面出现了,村民带着自家的心意送别……没有闽宁镇发展史上的奋斗者、前行者,
就没有《山海情》鲜活的人物群像。
编剧创作人物的底气,
来自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原型。
现实中的“凌一农”,
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
03
林占熺:几十年辛苦就为“这棵草”
《山海情》里,
县长陈金山主持了菌草推荐会,
各村代表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他们抛出的第一个灵魂拷问是:
“啥是菌草?”作为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在推广技术时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传统的香菇、木耳和灵芝,
都是用树木来种,
不利于环境保护。
菌草,是能够拿来种食用菌的草。
年,40岁的林占熺,
开始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
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
三年夙夜攻关,
菌草技术终于研发成功。
菌草经过加工处理后,
可以做成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培养基。
这在福建推广开来,
成为当地种菇产业的一项关键技术。
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
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林占熺带着研究小组前去推广技术。
54岁的林占熺到了宁夏彭阳县,
已经是晚上10点,
他连饭也没顾上吃,
马上就打着手电进老百姓的窑洞
考察菌草的种植条件。
当他看到当地一户村民家里只有土豆,日子过不下去。他再也听不进去介绍,脑袋里一直想着“实在太穷了”,作为科技人员,一定要推广菌草技术帮助他们。如《山海情》中所提及的那样:福建宁夏两地气候不一样,就要培植适合当地种植的菌草。经过一段时间攻关,林占熺研发出适宜宁夏种植的绿洲一号。对湿度要求高的蘑菇,如何在宁夏成功培植,是林占熺接下来要克服的难点。凭借过往丰富的种植经验,他最终研究出在窑洞育菇的方法,这是电视剧中没有展现的经历。技术难关攻克了,更难的关卡在人的身上。宁夏当地人对种菇没有概念,在认知上存在巨大障碍。“他们就当着我的面说,这是瞎掰的。”类似的言论,林占熺当初听到很多。当然山并非不可逾越。《山海情》里,凌一农找到马得宝做“吃螃蟹第一人”,现实中,林占熺找到一个姓张的农户做示范。当时50平方米的菇房,种出来的平菇收入,比这个农户种27亩小麦的收入都高。年,林占熺带着研究小组住到闽宁村,
准备在那里建设一个菌草扶贫建设基地。
但那里的条件之差,让他心凉了半截。住在房屋里,风吹窗户缝的响声持续一整晚。第二天早晨一看,整个房间到处都是尘土。闽宁村没有窑洞,林占熺只好想办法挖了半地下菇棚。为了村民真正掌握技术,林占熺把队员分工,一个人包二三十户村民,手把手、人对人进行全程指导。为了掌握当地气候规律,好几个队员还住在菇棚里,半夜如果沙尘暴起来,刮了大风,赶快把菇棚窗户关起来。后来,菌草种植技术终于成功得到推广。当地老百姓编了一个顺口溜,林占熺至今都还记着:“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林占熺和小组成员听了,觉得万般辛苦都值得了。农民掌握菌草种菇技术后,又遇到了新问题。他们不懂得如何销售蘑菇。需要技术团队带领销售。林占熺最初很焦虑,担心技术团队不懂市场,万一亏了怎么办?“哪怕千难万难,我们还是接受下来。”几经挣扎,他和研究小组成员,最终签下包卖蘑菇的协议。之后团队兵分几路,到全国主要的蘑菇市场了解需求,最后打开了蘑菇销售路径。到了年,仅闽宁村每天出售的蘑菇便达60吨。一大批宁夏贫困户,通过菌草告别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后来,林占熺每年都要去两三次闽宁镇,看到闽宁房子高了多了,路宽了直了平了,人的思想、心态变了,林占熺感到很欣慰。如今,林占熺已经年近八旬,仍然在带领团队,把菌草技术推广到更多国家,并把技术逐步应用到生态保护领域。最近,林占熺也看了《山海情》。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农民的孩子,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希望能够发展菌草,为农民增加收入做点贡献。我就是一棵小小的菌草。”文/央视新闻整编自《开讲啦》、东南卫视等
图/《山海情》剧照截图等
山的呼唤,
海的深情。
爱看《山海情》,
也是爱看那个时代,
一点一滴的付出,
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奔走。
愿我们都能带上勇气、毅力与真情,
为生活奋斗。
一句话证明你看过《山海情》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夜读
写字不好看是一种什么体验
夜读
给爱而不得的你
夜读
想通这40件事,人生轻松多了
夜读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夜读
50个“后来才懂”的道理,第一个就有点扎心
夜读
“没必要,您这样儿真没必要”
夜读
一看你的个性签名,就知道你是有故事的人
监制丨徐冰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李明远
?央视新闻为奋斗者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