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小脑半球迟发性出

概念

面肌痉挛MVD术后小脑半球迟发性出血,是指手术后24~48小时头颅CT检查,小脑半球未见有挫伤、出血等异常情况,小脑半球出血是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

病例回顾

患者:女性,47岁,右侧面肌痉挛3年,年3月入院,术前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消失,术后24小时CT检查为术后改变,期间曾有一过性发热、头痛、行腰穿(压力、性状正常)、对症治疗缓解。

术后7天,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很快发生意识障碍、呼吸停止,急诊头CT检查,发现患侧小脑半球血肿,立即行手术清除水肿加后颅窝减压手术,术后病情没有缓解,一周后临床死亡。

术后病理诊断:血凝块及管腔大小不等,管壁薄厚不均的杂乱血管组织符合脑血管畸形。

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曾有12例面肌痉挛患者在接受MVD后7~14天,突然剧烈头痛,随机意识障碍、呼吸骤停,住院患者急行头部CT检查,显示患侧小脑半球出血,虽经手术治疗,预后不好;院外的部分患者CT或尸检结果,证实为患侧小脑半球出血。

由于尸检跨域较长、意外发生在院内、外情况均有,临床治疗资料不全,尤其是CT等检查结果缺如。

病例

患者男性,48岁,左侧面肌痉挛5年,既往体健。年2月接受MVD治疗,手术顺利,术后症状消失。

术后24小时头颅CT结果为术后改变。术后患者有头痛,腰穿压力、性状正常范围,对症治疗。

术后10天因头痛缓解不明显,复查头颅CT,发现左侧小脑半球梗死。对症治疗。

术后12天晨,突发剧烈头痛,伴有呕吐,随即昏迷,急行头CT检查;发现左侧小脑半球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即刻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后颅窝减压、血肿清除手术。术后患者神志清除,残留肢体偏瘫,严重的共济失调。

本例重要提示

面肌痉挛MVD手术后发生小脑半球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患侧小脑梗死后出血。

机理

可能为术中在处理责任血管的过程中,动脉发生机械性扭曲、挤压等情况儿闭塞,导致术后患侧小脑梗死、继发出血。

常规MVD手术后复查头颅CT的目的:了解颅内手术后变化情况,重点是观察术野是否出血,多在术后48小时内完成。

同时,显微技术的提高、术中入路的改革,动、静脉血管可做到完整保留,多数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一周即可出院。

患者在出院前,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重复CT检查;术后也极少做MRI检查。

目前,术中在处理责任动脉的过程中导致血管发生问题的情况并不常见;即使操作过程中无意导致动脉血管发生闭塞,术后早期的CT检查亦不能显示小脑的变化,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异常症状,通常不会再重复CT检查。此时。小脑发生梗死情况易被漏诊。

CT:当脑梗死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死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头CT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

MRI:头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

常规MVD手术后头颅CT检查多在术后24~48小时进行;如患者出现程度较重的头痛、头晕,或有小脑受损症状,要及时复查CT或MRI;

一旦诊断小脑梗塞,应嘱患者卧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控制好血压,推迟出院;

小脑梗塞发生的原因机械因素导致血管闭塞,价值出血可能,溶栓、抗凝、扩容等治疗应慎重;

出现颅内压增高、小脑出血,应及时手术减压、清除血肿,但预后不良。

结论

面肌痉挛MVD手术后发生小脑梗死、出血情况较为少见;一旦发生,极可能为灾难性后果;手术中应格外注意责任血管的保护。

医院神经外科袁越教授在第八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会议上所作学术报告编辑整理

编辑:纪宇

传播健康创造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zwmjsy/7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