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脑中线检查
本项检查可使用多普勒技术,通常称之为经颅超声,或称为经颅B超。主要用于2岁以内囟门未闭的小儿,通过囟门作为“声窗”进行扫查。对于这部分患者,由于有生理解剖声窗,而超声波受骨性结构影响较小。
1.对应超声平面常采用冠状位进行测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角度,以显示清晰的动态二维图像为目标。颅脑成人第三脑室宽(2.3±0.6)mm。
2.适用人群颅内出血:新生儿脑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等症状患者,2岁以内囟门未闭。
3.实际应用经颅即时超声用于青少年和某些脑脓肿、颅内占位病变的诊断和介入性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缺血缺氧性脑病:因围生期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2)颅内出血:超声可参与诊断,如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实质出血和大范围的硬膜下血肿。
4.检查前准备无须特殊准备,只要患儿处于相比较安静的状态即可,一般不用服镇静剂。不同疾病在不同的时间检查,有不同的针对性。
(1)颅内出血:绝大多数发生于生后3天至1周检查,可检查出90%~95%以上的颅内出血患儿。对严重且不稳定的颅内出血,应酌情及时复查,直至稳定。1~2个月复查可了解出血最终吸收情况。
(2)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新生儿缺氧史的,如胎儿宫内窘迫、产后窒息的或有脑损伤相关临床表现者应在24小时内行超声检查。根据严重程度,72小时内可每天复查,7~10天观察脑水肿是否完全恢复,3~4周复查可了解脑内是否存在遗留病变。
5.颅脑超声检查过程
(1)经骨窗硬膜外脑内占位病变的超声探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
(2)超声监视下脑脓肿穿刺抽吸术、脑积水脑室留置导管和减压术。
(3)脑肿瘤超声引导下置入放射性铱进行内照射治疗。运用高频凸阵小型超声探头早产儿颅脑进行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最大血流速度(PS)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
(二)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ranscranialcolor-codedduplexsonography,TCCS,TCCD)在传统的TCD基础上增加了二维灰阶实时和彩色多普勒显像,能够观察脑实质解剖结构和以色彩显示的血管部位、形态、走行和血流方向,同时探测其多普勒频谱信号。在这方面,TCCS较TCD有一定的、独特的优势。目前,国内神经内科医师已经普遍重视开展TCD在临床的应用,但是神经内科医师对TCCS的应用远不如TCD广泛。
1.TCCS操作流程使用低顺扇形探头[(2.0~3.5)MHz],通过颞窗、枕窗、眼窗和下颌窗探测。
(1)颞窗:常采用轴位中脑层面(axialmesencephalicplane)和轴位脑室层面(axial、ventricualrplane).探头置于颞骨耳前区域,先以B超寻找适宜的声窗,在轴位中脑层面显示典型的蝶状低回声中脑,前方是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的Willis环及脑底主要动脉。可见MCA-MI段、M2段和PCA-PI段(血流朝向探头方向,为红色),ACA-A1段和PCA-P2段(血流背离探头方向,为蓝色),以及ICA终末段(CI)和部分虹吸段,75%可见后交通动脉(PcoA).此外可见脑静脉和静脉窦,如大脑中深静脉在MCA后上方,基底静脉中段在PCA-P2段上方,大脑大静脉在松果体后方,直窦和横窦。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相应的血管测定血流速度。在MCA、ACA,PCA血管起始处血管走行与超声束角度小,而稍远处因血管弯曲与超声束角度较大。轴位脑室层面可见低回声第三脑室环绕以高回声边缘,高回声松果体、三角区的脉络丛、M2和M3、ACA-A2、四叠体部PCA.除显示脑血管外,还可以探测MCA区梗死的占位效应(中线移位)、脑出血血肿及其占位效应。
(2)枕窗:探头横置于枕骨粗隆下,超声束对着眉间鼻根处。枕骨大孔显示低回声区,环以枕骨形成的高回声线。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完全显示时形成典型的“Y”状(完全显示率约80%).探测VA血流速度。追踪基底动脉(BA)至所能探查到的最远端(一般为BA中段)并探测血流速度。探头向两侧调整角度可见V3段。注意追踪动脉全程和角度矫正(较小的角度通常可以用旋转和倾斜探头来调整)。
2.临床应用超声能穿通颅骨而仍不能探测到血流频谱的技术性原因有检测功率太低、增益不当、滤波不当、取样容积放置不当、多普勒信号太弱(信号强度低于仪器接收阈值)、超声角度不当、血管弯曲、错认血管位置。病理性原因有血管闭塞、低血流状态(充血性心力衰竭、颈动脉闭塞等)。降低TCCS与操作者有关操作失败的关键在于对图像伪差的识别和分析全部的多普勒频谱,也就是要分析整体的多普勒频谱群。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在白种人(颞窗优于黑种人和亚洲人)TCCS可以作出结论性诊断的比率:ACA、MCA,PCA为80%~84%,BA为92%,颅内VA为96%~98%.颞窗不佳的脑缺血者中,使用超声造影剂(UCAs)有66%~77%可以作出结论性诊断。TCCS(包括使用UCAs在内),可以对超过90%患者颅内动脉作出诊断性评价。
(1)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CDFI显示狭窄处彩色血流显像呈异常色彩,即有“混叠现象”;彩色血流束变细,典型者呈“束腰征”;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异常增快,频谱紊乱(湍流、频窗充填等),狭窄前后血流速度减低(色彩异常部位收缩期最大流速大于正常值两个标准差以上;色彩异常中心部位收缩峰流速高于狭窄前后部位30cm/s以上)。狭窄较轻者彩色血流无明显改变。狭窄严重或狭窄节段较长者,彩色血流束连续性欠佳,甚至中断,血流速度也可不增快或者明显减低。Baumgartner等与DSA对照,制定了颅内动脉狭窄≥50%和50%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收缩峰流速ACA≥cm/s,≥cm/s;MCA≥cm/s,≥cm/s;PCA≥cm/s,≥cm/s;BA≥cm/s,≥cm/s;VA≥cm/s,≥90cm/s。血管闭塞:在其他血管显影良好的条件下(至少同侧一条血管显影良好,以除外窗口原因)闭塞血管未见血流显示和测不到血流频谱。探查与闭塞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助于诊断血管闭塞、MI闭塞由于软脑膜侧支开放同侧ACA流速增快。颅内ICA、VA和BA闭塞导致闭塞近端的脑动脉流速下降、阻力增高,但当BA闭塞时,经小脑动脉侧支血流充分时也可以不出现上述变化。闭塞的远端可以建立侧支循环,如ICA团塞时的眼动脉、AcoA和PeoA:BA闭塞时的PcoA;颅内椎动脉在发出小脑后下动脉之前闭塞时远端VA.很多情况下闭塞的颅内动脉可以再通,经超声检测到再通可以证实此前作出的闭塞诊断。
(2)判断Willis环交通血流:判断AcoA开放标准:①颈动脉病变同侧ACA血流反向:②如果没有探测到ACA,压迫对侧CCA同侧MCA流速下降。判断AcoA开放的准确性,敏感性98%,特异性%,PPV%,NPV98%
判断PcoA开放标准:①探测到PcoA的侧支血流;(2)P1段的收缩峰流速升高(高于正常人均值+2倍标准差)。判断PcoA开放的准确性较AcoA稍差,敏感性84%,特异性94%,PPV94%,NPV84%.超声造影剂可以增加AcoA和PcoA的探测阳性率,可以避免压颈试验。
(3)急性卒中:血管再通;MCA区大面积脑梗死的占位效应。脑出血急性期为均质高回声区(敏感性94%,特异性95%)。
(4)动静脉畸形(AVM):多切面显示不同大小不规则团块状或粗网状异常五彩血流影像,有的可见到粗大的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影;异常团块影内不同部位可测及不同方向增宽的动脉频谱、静脉频谱或动静脉重叠的频谱;部分伴有强弱不等的机器房样杂音;供血动脉流速上升(收缩峰流速,尤其是舒张末流速)、阻力下降。但是TCCS不能作为AVM的首选诊断方法。
(5)动静脉痿: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SF)多切面在前床突后下方见大小不同斑片状五彩异常血流影,边界清楚,无明显粗大的引流静脉和供血动脉,压迫颈总动脉后该处血流影减少、消失。取样容积置于CCSF上时,可测及高振幅完全充填的杂乱湍流频谱,多伴与心率同步的吹风样杂音;患侧ICA瘘口近端阻力降低,远端分支如ACA、MCA、眼动脉流速明显下降,阻力降低,而健侧(MCA,ACA)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升高;患侧眼上静脉内径增宽,血流方向逆转(或双向),呈动脉样频谱,低速低阻血流。
(6)颅内脑动脉瘤:多切面可见到不同大小球形或椭圆形的彩色血流影,边缘清晰、整齐,较大者表现为红蓝并存的异常彩色信号;与一正常动脉相连;异常彩色区可测及向上或向下的动脉频谱。敏感性40%~78%,特异性90%~91%.使用超声造影剂后敏感性55%,特异性83%.对于6mm的动脉瘤敏感性较≥6mm的动脉瘤低。TCCS不能作为动脉瘤的筛查方法。
(7)其他:烟雾病、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3D-TCCS等。
(8)与颅外血管双功能超声联合应用评价血管全程:TCD检测颈部和颅内的脑血流,TCCS既可以探测颅内血流信号又可以显示血管,颈部血管彩超显示颈部血管的血流信号和血管解剖结构。联合应用可以综合分析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直接或间接改变。
感谢观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