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症状
(2)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病情恶化的原因,有些作者报道认为颅内压增高不是惟一的主要原因,他们研究中发现,血压降至正常,但仍不能防止意识的进行性恶化,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中儿茶酚氨浓度增高,说明交感神经活性的亢进导致脑血管痉挛和临床情况的恶化。
①发生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发生率高达30%~90%。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更高。有报道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7%,而脑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仅为6.4%。
②发生时间:多数学者认为脑血管痉挛具有两期:即急性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血管痉挛。
作者简介
王清彦副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疾病。对内科各科疾病治疗研究均有涉及,尤其对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和精神疾病有较多的治疗经验,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合中医辨证,利用中西医之长,对中风偏瘫、帕金森氏病、眩晕、痴呆等整理制定了系列方案,用于临床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于中风偏瘫,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立足于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把疾病的共性与个性、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制定出针对中风病风、火、痰、瘀、虚、气、毒等诸因素的协定处方,必要时配合溶栓,治疗脑梗死,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时期,突出个体化治疗,早期介入康复措施,效果较好,减低了死亡率和病残程度。对脑出血病人,开展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大大提高了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程度。在治疗中风偏瘫、帕金森氏病、眩晕、痴呆等疾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基本形成了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方药序列化,使很多病人摆脱了口舌歪斜、偏瘫、言语不清、头晕头痛、痴呆的困扰。参与编著《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人民卫生出版社年12月第一版,年被评为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中风脑病诊疗全书》、《中医诊疗荟萃》、《心脑病研究》等论著四部,并在《中风脑病诊疗全书》一书中任常务副主编。曾有学术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中医药为主治疗小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中脏腑对早期康复的影响》《卒中后抑郁症》等十几篇先后发表在《临床神经病杂志》《临床荟萃》《河南中医》《康复与临床》等省或国家级杂志上。为河南省中医急症脑病协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院创建于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为医院;河南中医院;医院;新农合定点单位。
医院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有床位99张,实际开放床位99张,全院职工70多人,其中卫技人员60人,副高职称3人。医院设12个职能科室,2个病区。拥有大型美国GE核磁共振、德国进口钬激光碎石机、大型DR、钬激光、经颅多普勒超声、全自动生化仪、四维彩色超声等先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