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根与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存在何特点

来源:医学科普芳草地

①脊神经根:

分为传出运动性脊神经前根与传入感觉性脊神经后根;

前根:自脊髓前外侧沟发出,是由运动神经纤维构成;

后根:则由脊髓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

脊神经根共62对(根),与脊髓、脊神经根丝共同处于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

②脊神经根丝:

脊神经前、后根并非直接与脊髓相连,而是由脊髓前、后外侧沟内发出和进入,脊髓的每组脊神经根丝先与其连接,每组脊神经根丝则由粗细不等的6~8支根丝组成,并呈纵向、扇形排列,其外延根部类似锥状合并,再与脊神经前、后根分别连接,就每一单支脊神经根丝而言,显著细于脊神经根,其直径约为脊神经根的1/6。

③与脊神经根丝相连接的前根属运动性,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而连接于脊神经根丝的后根则为感觉性,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

④脊神经根共包括31对运动性脊神经前根和31对感觉性脊神经后根;

⑤脊神经前、后根在蛛网膜下腔脊髓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进入硬脊膜外隙开始合二为一,抵达椎间孔处则合并为脊神经干(即62对脊神经前、后根形成31对脊神经干)合并后的脊神经较脊神经前、后根明显为粗,也是外周脊神经最粗的一段,故称为脊神经干。

⑥在胚胎3个月前,脊髓与脊柱为等长,此时蛛网膜下腔所有的脊神经根几乎垂直与脊髓相连(与脊髓成直角),并进人相对应的椎间孔内;但随年龄增长,由于脊柱的生长速度远比脊髓快,故成人的脊髓与脊柱的长度明显错位,即两者的长度显著不等。

而发自根丝与脊髓的脊神经根也与其所对应的椎间孔自上而下逐渐拉开距离,只有处于颈段的脊神经根与相对应的椎间孔位置变化不大(仍较平行),胸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与脊髓成锐角斜行,再穿出所对应的椎间孔;而源于腰、骶段脊髓的脊神经根则在进入相对应的椎间孔、骶孔之前,先在椎管内的脑脊液中近乎与脊髓平直下行,然后再穿出腰、骶段的椎间孔和骶孔。因此,62对脊神经根是不等长的,颈段最短,胸段次之,而腰、骶段最长。

⑦所有脊神经根与其根丝基本没有被膜包裹(无髓鞘),而是裸露悬浮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

⑧由于脊神经根自上而下逐渐增长,尤其腰、骶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几乎与脊髓平行走向,故自第2腰椎(L2)脊神经根至尾椎脊神经根均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中类似成束状排列(形似马尾),所以被命名为“马尾神经”(实际上为“马尾脊神经根”)。

⑨脊神经前、后根的纤维内含有一定数量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①脊神经根与临床麻醉非常密切,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是临床椎管内脊神经阻滞主要方法之一;

②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就是将很少剂量的局麻药液经L3-4或Ls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主要与处于终池内腰、骶段的脊神经前、后根和若干连接脊神经根与脊髓之间的脊神经根丝相接触,以达到单纯腰、骶段的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简称脊神经根阻滞或腰麻)。

③由于脊神经根丝与脊神经前、后根均浸泡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尤其脊神经根丝较脊神经根更细,且两者均“裸露”面积大(因在L2以下成束状排列,且形似马尾状),故能促成足够多的神经长轴与进入该部位脑脊液中很少剂量的局麻药分子直接广泛接触,更容易促使局麻药分子抵达更多的脊神经膜上的受体部位,从而导致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相应节段的感觉、运动纤维同时被“分离”阻滞。

④选择脊神经根阻滞,必须在L2以下椎间隙进行穿刺,(有文献报道:用核磁检查成人脊髓圆锥终止于腰2间隙占2%;在腰2及以下占1%;)临床通常选用L3~4棘突间隙,因该处的蛛网膜下腔最宽(终池),由于成人L2以下的椎管内已无脊髓,只有“马尾神经”(应称“马尾脊神经根”),而“马尾脊神经根”成束状集中分布,加之脊神经根无鞘膜包裹,故脊神经根阻滞(腰麻)虽使用局麻药很少,但药液集中阻滞的是“马尾脊神经根”与其根丝,尤其根丝更细,局麻药分子极易渗透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部位,所以在蛛网膜下腔则能以极少剂量的局麻药迅速、完善的达到腰、骶段脊神经根阻滞作用(即“马尾脊神经根”阻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中即使注入硬脊膜外隙若干倍于“腰麻”所使用的局麻药,也很难或不可能快速达到“腰麻的理想且满意的麻醉效果。

⑤由于蛛网膜下腔的脊神经根和根丝其传入性感觉纤维与传出性运动纤维是分离的,故注入蛛网膜下腔的局麻药是分别且同时阻滞传入性感觉纤维和传出性运动纤维,因此,局麻药注入后,机体腰骶段及双下肢的运动、感觉均立即且同步被阻滞。

⑥由于中枢性乙酰胆碱具有镇痛效应,加之脊神经前、后根的纤维内含有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所以临床上也常将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注入蛛网膜下腔,从而阻断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增加局部乙酰胆碱的浓度,以达到术后患者的镇痛作用。

由于脊神经根较脊神经干脆弱,尤其连接脊髓与脊神经根之间的根丝,更需要引起注意:

①选择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时,在满足手术条件的前提下,局麻药浓度宜低不宜高;

②无特殊情况下,不必采用所谓的“单侧腰麻”,因人为造成蛛网膜下腔局麻药局限分布或集中分布,可致使局麻药聚集在小范围内,容易增加对局部脊神经根或根丝的毒性作用;

③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具有强化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作用,故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应禁忌或慎重使用血管收缩药;

④临床上实施脊神经根阻滞常见并发症之一则是“马尾神经综合征”。

马尾神经综合征:多因粗暴的腰椎穿刺损伤马尾神经或由麻醉药及脊麻过程中带入的具有刺激性异物和化学品、高渗葡萄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渗出性、增殖性变化及纤维化。表现为脊麻后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长时间不恢复,神经系统检查发现鞍骶神经受累、大小便失禁及尿道括约肌麻痹,恢复异常缓慢。

查询往期文章方法:

①点击文章开头蓝色字体“麻醉MedicalGroup”

②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zwmjsy/6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