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案07ldquo蛇缠腰rdquo

作者:邱家琦,刘佳,江滢

校审:彭福华

一、病史简介

一般情况:路某,女,17岁,广州,学生

主诉:因“突发头痛、发热、呕吐5天”由急诊5-15收入神经内科。

现病史:

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头痛以前额部为明显,头痛明显时出现呕吐,为非喷射状,最高体温38.0℃,无伴畏寒,无明显肢体乏力、麻木,无肢体抽搐,无胡言乱语,无言语不清。

-5-13来我院急诊就诊:

急诊行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力mmH2O,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总数×10E6/L,红细胞总数4×10E6/L,颜色无色,透明度清晰,薄漠无,中性粒细胞0.05,球蛋白定性2+;脑脊液生化:总蛋白1.g/L,钾2.mmol/L,钠.mmol/L,氯.mmol/L,糖1.mmol/L。

涂片检查:未见抗酸杆菌、隐球菌、细菌、酵母样胞子。

查流感A+B抗原阴性,甲功三项正常,术前八项未见明显异常,ESR6mm/H,PCT0.ng/ml。

5-12查头颅CT示:左侧小脑可疑结节,右顶部蛛网膜下腔增。

5-14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轻度弥漫性脂肪肝;复查头颅CT平扫+增强示:左侧小脑扁桃体密度稍高,考虑伪影可能大,右顶部局部脑沟稍宽。治疗上予利巴韦林(0.5q12h)+阿昔洛韦(0.5q8h)抗病毒治疗,予甘露醇(mlq8h)+呋塞米(20mgq8h)交替降颅压治疗,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头痛缓解,夜间偶有头痛,伴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急诊为进一步诊治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入我科。

患者自起病以来,患者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无饮水呛咳、视物模糊,无四肢乏力、麻木。睡眠、精神、胃纳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6年前曾有水痘病史。

二、入院检查

查体:

T:37.0℃,P:72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68mmHg。

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安静面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颈有抵抗,颏胸距4横指,双侧Kernig征阴性。

辅助检查:

5-12查头颅CT示:

1.左侧小脑可疑结节,建议增强MRI进一步检查;

2.右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待排外蛛网膜囊肿可能。

5-13我院急诊脑脊液常规

腰穿测颅内压力mmH2O

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总数×10E6/L,红细胞总数4×10E6/L,颜色无色,透明度清晰,薄漠无,中性粒细胞0.05,球蛋白定性2+;脑脊液生化:总蛋白1.g/L,钾2.mmol/L,钠.mmol/L,氯.mmol/L,糖1.mmol/L。

涂片检查未见抗酸杆菌、隐球菌、细菌、酵母样胞子。

急诊查流感A+B抗原阴性,甲功三项正常,术前八项未见明显异常,ESR6mm/H,PCT0.ng/ml

送检微码生物进行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序列数,置信度高。

5-16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5.33×10E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10E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0.。

5-15结核菌感染T细胞检测两项(T-SPOT-TB)A抗原0个,B抗原0个。

5-14ESR红细胞沉降率6.00mm/H。血清降钙素原检测0.ng/ml。

5-17查EB病毒抗体四项检测:

抗EBV壳抗原IgM抗体阴性(0.28);

抗EBV壳抗原IgG抗体阳性()RU/ml;

抗EBV早期抗原IgG抗体阴性(5)RU/ml;

抗EBV核抗原1IgG抗体阳性(91)RU/ml。

优生五项:

风疹病毒IgG45.IU/ml;

巨细胞病毒IgG8.U/ml;

单纯疱疹病毒1/2-IgG25.U/ml。

腹部彩超、妇科彩超、泌尿系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5-28头颅MR:

1、左顶叶小变性灶。

2、头颅MRA未见明确异常。

3、头颅MRV未见明确异常。

脑脊液常规、生化及涂片结果

时间

颜色

压力

白细胞

红细胞

中性%

葡萄糖

蛋白

隐球菌

5-13

澄清

4

5%

.4

1.77

1.

0

5-16

澄清

2

10%

.5

2.77

0.

0

6-12

澄清

18

6

-

.3

2.42

0.

0

6月12日脑脊液二代基因检测复测结果:阴性。

三、最后诊断

最后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四、治疗方案

入院后继续予利巴韦林(0.5q12h)+阿昔洛韦(0.5q8h)抗病毒治疗,并予甘露醇脱水治疗,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qd抗炎治疗。

出院后继续口服阿昔洛韦及利巴韦林抗病毒,共三周,出院后继续口服强的松片,逐渐减量,共服用4周,6-12返院复查,脑脊液白细胞18,继续予口服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美卓乐一周。

另附本科室另一例病例

病史简介

一般情况:容某,男,69岁,广东江门人,无业人员

主诉:因“发热、咳嗽24天,意识障碍19天”由急诊-9-26收入我院。

现病史:

患者2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黄白色粘痰,自觉体温升高,具体未测,未予重视未治疗,21天前症状加重,19天前出现意识障碍,可唤醒,不能言语,无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医院就诊,查体温39.5℃,予抗感染治疗,后出现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

9.9医院重症医学科,后出现全身抽搐、四肢僵直、双眼上翻,予气管插管姐呼吸机辅助通气,予奥司他韦、万古霉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抗感染及镇静、抗癫痫治疗;

后检查脑脊液二代测序提示人类疱疹病毒3型(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于9.19停用奥司他韦,改为阿昔洛韦0.75gq8h静滴抗病毒治疗,美罗培南及伏立康唑继续使用至今日,9.12开始四联抗结核治疗至今,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并先后4次行血浆置换,效果欠佳,考虑患者病情重,家属为进一步诊疗转入我院。

既往史:

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病史30余年,血压最高/mmHg,不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服用降糖药(不详)控制血糖,平素血糖控制不佳。长期服用别嘌醇控制痛风,曾行痛风石取除术治疗。否认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慢性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入院检查

查体

T37.3℃,P70次/分,R20次/分,BP/77mmHg;

昏迷状态,对剧烈疼痛刺激有反应,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压痛、反跳痛查体不配合,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及双足皮下可见多发痛风石,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浅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

-9-19脑脊液二代测序提示:人类疱疹病毒3型(VZV)感染

9.25头部及胸部CT示:

左侧颞叶、岛叶及双侧小脑半球多发高密度灶,考虑血肿;

双测部分脑沟密度增高,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

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腔隙性脑梗可能;

双肺多发感染,其中双下肺病灶较前增多并部分实变,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9-28MR:

硬脑膜及软脑膜增厚、颅内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脑膜脑炎

10-29MR:

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缺血、变性;双侧小脑半球小出血灶或含铁血黄素沉积;老年脑改变。

脑脊液常规、生化及涂片结果

时间

颜色

压力

白细胞

红细胞

9-27

血性

93

9-29

血性

385

10-1

血性

108

10-3

血性

63

27

10-6

淡红

11

6

10-18

澄清

32

10-30

澄清

30

时间

中性%

葡萄糖

蛋白

隐球菌

抗酸杆菌

9-27

20%

.1

11.7

5.

0

0

9-29

29%

.6

8.66

3.

0

10-1

7%

5.95

1.

-

10-3

10%

.2

13.7

2.

-

10-6

-

.7

6.38

1.

-

10-18

30%

.6

10.66

1.

0

10-30

-

.1

15.17

0.

-

最后诊断

最后诊断:

1.病毒性脑炎(人类疱疹病毒3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脑脊髓炎

治疗方案

入院后予:舒普深3.0gq8h+斯沃mgq12h抗感染治疗;予更昔洛韦0.4q12h(9.27-10.10),阿昔洛韦0.5q8h(10.11-10.27)抗病毒治疗,予免疫球蛋白30g冲击治疗,予补充白蛋白(10gbid)纠正低蛋白血症,予甲强龙40mg-mgqd,后改口服美卓乐,逐渐减量,予巴曲亭止血、控制血糖、护胃、护肝、提高免疫力。后患者症状好转,复查腰穿基本正常,后转康复科进一步康复治疗。

治疗经验与体会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嗜神经病毒[1],易潜伏于人体感觉神经节,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一般认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一方面可以引起病毒血症侵犯皮肤引起水痘,另一方面病毒可沿感觉神经纤维进入感觉神经节,呈慢性潜伏性感染。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能使潜伏的病毒激活而复制,病毒沿感觉神经离心传播,引起相应皮肤的节段发生疱疹,很少一部分可沿神经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或脑膜炎。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多见于老年人,脑部症状多发生在疱疹后数天或数周,部分患者可在发病之前无任何疱疹病史,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脑膜刺激症状,脑实质受累可出现精神异常、共济失调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2],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出血坏死表现。

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3],具有高效、低毒、对炎性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特点,早期大剂量应用有明显的疗效。其常用剂量为15~30mg/(kg·d),静脉滴注,q8h。一般认为带状疱疹性脑炎或脑膜炎一般较轻,恢复良好,阿昔洛韦治疗有效,疗程10d~14d。本文报道的2个病例均通过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入院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疗程可长达3周~4周。

疱疹病毒是一组具有包膜的DNA病毒[1],主要侵犯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VZV可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疾病[2,3],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合并的Ramsay-Hunt综合征、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和脑血管病[3,4,5]。

VZV引起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少见[2,3],免疫功能正常的VZV感染者的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发生率仅为0.5%[6]。然而由于缺乏有效CSF病毒直接检测方法,其发病率可能被低估。

国内虽有相关报道[1,7],但多是临床症状诊断,罕有通过CSF检测到VZV确诊的报道。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CSF白细胞与蛋白质轻到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对患者CSF游离DNA病毒检测发现VZV感染可确诊。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可伴有或无带状疱疹[3],但没有出现皮疹的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很少见。有研究[2,3,8]报道,约90%的带状疱疹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皮疹,仅38%的患者出现颈部僵硬[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可能在皮疹发作之前或之后出现[9],可能是由于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干扰了皮疹发作。对于无皮疹,迟发性皮肤或非典型带状疱疹病例,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可能临床很难诊断,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本文报告的2个病例均出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质轻度增高,二代测序(NGS)均提示VZV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后即达到临床痊愈。

参考文献:

[1]陆杰,陈道文,关鸿志,等.人类疱疹病毒3型脑膜炎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31(02),-+.

[2]ThomasAS,PerezJJ.Complicationsofvaricellazosterinfection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J].MethodistDebakeyCardiovascJ,,13:76.

[3]KaewpoowatQ,SalazarL,AguileraEA,etal.HerpessimplexandvaricellazosterCNSinfections:clinicalpresentations,treatmentsandout







































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iuer.com/zwmjsy/3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