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帮我小孩看看,脑子里这么大个东西,好可怕。他们说是脑子里进水了,是不是很严重啊?要不要开刀?”小张的父亲指着手中的CT片咨询到。
“其实,蛛网膜囊肿不是肿瘤,它就是一个水泡样的东西,里面装的都是脑脊液,说是脑子进水倒也形象。绝大多数囊肿都是先天性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就行。这孩子有什么症状么?”
“医生,孩子上学跟不上,都十七岁了,智力却和八九岁的孩子差不多,这个和囊肿有关系么?”
“这样啊,结合这个片子,囊肿长在左侧大脑,已经占了半个脑子的地方了,所以才会出现智能下降。要是再早些看就好了。”我一边开住院证,一边给家里解释。
蛛网膜囊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呢?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包围在蛛网膜所形成的囊腔,属颅内非肿瘤性占位病变。其中超过90%的蛛网膜囊肿长在大脑半球,5%~10%发生于小脑,偶尔它也会长在其他地方。男女比例可达3:1,长在左侧的更多些。大部分人是在偶然检查时发现该病。有时可能是脑外伤,有时可能是一次头痛,偶尔的头晕,也有可能是两边颅骨的些不对称,或者头比一般人大一些等。
那是不是所有的颅内囊性病变都是蛛网膜囊肿呢?当然不是了,因为蛛网膜囊肿只发生在有蛛网膜的地方,对于一些脑组织实质里面的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信号的病变要特别引起注意,医院就诊,排除肿瘤的可能性。
蛛网膜囊肿要怎么诊断呢?
蛛网膜囊肿患者大多无症状;部分因囊肿对脑实质的压迫或继发硬膜下血肿等,才出现发作性头痛、癫痫、神经功能障碍等常见症。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多数蛛网膜囊肿病变可根据其密度或信号与脑脊液相似,无增强或强化、无钙化等与颅内其他囊性病变鉴别。确诊最敏感的检查是磁共振:蛛网膜囊肿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少部分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上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FLAIR上呈明显的高信号。
这么大的蛛网膜囊肿,该怎么办呢?
蛛网膜囊肿该怎么治疗?
蛛网膜囊肿治疗方案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否需要手术干预方面。
1.对于有症状的蛛网膜囊肿应予以手术治疗,其指征包括:
(1)囊肿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
(2)颅内压增高;
(3)与囊肿明确相关的癫痫;
(4)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智能逐渐下降的;
(5)进行性增大的囊肿;
(6)囊肿破裂导致的硬膜下积液或血肿。
2.对于没有症状者,特别是直径>5cm的蛛网膜囊肿是否应予预防性手术,目前还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直径超过5cm的囊肿其破裂出血的风险较大,应给予积极的手术干预;反对者认为,较大囊肿的破裂风险比率仅为6%,即便破裂出血时再予以手术治疗也完全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小张住院后,经过仔细的评估,最后接受了囊肿开窗加脑池沟通术。手术后时间不长,小张的爸爸说孩子变得和以前不太一样了,言语交流比之前好了许多。
专家观点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儿童很常见的良性病变,其发病率约占儿童颅内病变的1%。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需“权衡利弊”、“稳中求进”。
所以是否治疗需要参考很多因素:结合蛛网膜囊肿的自然病史,对于年龄≤4岁的无症状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应半年复查1次神经影像(CT或MRI),如果囊肿进行性增大出现相应的症状者,应积极手术;如果囊肿增大但仍无症状者,直径>6cm者可以考虑手术,≤6cm者可继续观察。对于年龄>4岁的患者,其囊肿增大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可每年复查1次CT或MRI,对比囊肿有无变化,期间告诫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头部外伤等;一旦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复查CT或MRI,证实囊肿破裂可行钻孔引流或开颅清除血肿。
如果确定了要手术,那可以采取哪些手术方式呢?
(1)开颅囊壁切除或囊肿开窗加脑池沟通手术;
(2)内镜囊肿脑池造瘘术;
(3)囊肿-腹腔分流术。
供稿丨胡新华
审稿丨邹元杰
排版丨王婕
学习分享感悟胡新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