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指为脑提供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后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通常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由于脑血管闭塞引起,后者因为脑血管破裂引起。
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
脑出血:脑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有局灶性脑损害的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无局灶性脑损害的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十分突然,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这是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后颈部肌肉痉挛所致。表现为烦躁不安、双目紧闭、怕光、怕响声、不愿搬动,严重者可发生抽出或短时间即昏迷不醒。出血量小者症状较轻或不典型,只有轻微的头痛,少数严重出血者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不规则等,偶尔也有对侧肢体瘫痪。
轻者症状不明显,很快即可恢复;重者可因颅内压增高,昏迷、休克、继续出血或发生脑疝等合并症而死亡。发病后的1个月内虽然病情已恢复,但也不应放松警惕,要很好的休息和治疗,防止再出血。
患者应调整好心态,生活中控制好血压:合理饮食,大便通畅;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一旦出现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意医院就医。
有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初步治疗后头痛好转、出血吸收,自认为疾病已经痊愈,拒绝进一步脑血管造影。结果当再次出血,可能会失去手术时机,因此及时做脑血管造影,明确有无动脉瘤,彻底根治颅内“定时炸弹”。
如果对您还有帮助,
请您转发给好友或朋友群,
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并增加预防脑卒中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