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张慧裴开玮陶慧娟
(医院)
案例:
医院,体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某位肺癌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如:
颜色:无色,透明度:透明,蛋白定性:弱阳性(±),细胞总数:40×/L,有核细胞数:10×/L,有核细胞分类:单个核:70%、多核:30%,脑脊液涂片经瑞士染色镜检:查见癌细胞。
癌细胞(瑞士染色×)
看到这则案例的你会想到啥,恩......作为一名对案例有兴趣却又不知研究啥的检验人决定好好研究一番,所以今天让我们来探究脑脊液的秘密。
一、脑脊液的生成及作用
脑脊液是由脑室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以及脑室的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产生,循环流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它具有缓冲作用,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振荡损伤,调节颅内压、维持神经组织的环境。同时也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营养物质,运走代谢产物,维持pH的稳定性和参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二、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侧重细胞学检查,对脑脊液中的细胞形态进行鉴定、识别,尤其是转移性肿瘤和白血病,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脑脊液检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协助脑部肿瘤的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三、常规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颜色
病理情况
红色
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与腰椎穿刺区别开
黄色
陈旧性出血外,脑髓肿瘤脑脊液滞留时,呈黄色胶冻状。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呈黄色
米汤样
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绿色
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透明度
清晰透明
除正常脑脊液外,可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疾病。
微混
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含量增加或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会使其变浑浊。
浑浊
结核性脑膜炎常呈毛玻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含量增加或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会使其变浑浊。毛璃样浑浊,化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浑浊。
凝固性
有凝块
若蛋白质多于10g/l时,常出现凝块。
有薄膜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表面有纤细的网膜形成。取此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
胶冻状
蛛网膜下隙梗阻时,脑脊液常呈黄色胶冻状。
●化学检查
潘氏球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显微镜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
1.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中度增加,常以淋巴细胞为主。(图1)
2.细菌感染时,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图2)
3.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图3)
4.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
5.脑基底节出血脑脊液中有橙色血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6.当脑部有原发肿瘤或转移肿瘤时脑脊液中可发现肿瘤细胞(图4)
●微生物学检查
新型隐球菌:取rpm离心10min后的脑脊液沉淀物作涂片,加优质墨汁一滴,加盖玻片检查。
新型隐球菌直径5-20μm,可见明显的厚荚膜,并有出芽的球形孢子。(图5)
图5
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脑脊液对于大家来说将再也不是秘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甩片机的引进也大大提高了脑脊液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