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内容: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时间:年4月27日19:00-20:00
地点:医院K3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
年4月27日19:00,“中日超声在线“系列课程之专家在线很荣幸地邀请到,上海医院-医院超声科主任,许云峰教授。许云峰教授做了“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张波主任主持,超声科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其它医务人员及进修医生、轮转医师共同参与在线聆听。
小儿面对检查容易哭闹,许云峰教授指出我们需要向对待自己家宝贝给予安抚,更需要爱心和耐心。
许云峰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复习了新生儿颅脑的解剖。新生儿颅骨共8块,其中颞骨、顶骨是对称的;颚骨、筛骨、蝶骨、枕骨是不对称的。其外观特点主要有头颅比面颅大。还要清晰新生儿颅底的概念,可见前(额叶)、中(颞叶)、后颅窝(枕叶),可以用于诊断中分析病变部位。在新生儿脑膜组织可以较清晰地显示,包括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软脑膜紧贴在大脑实质的外层并伸入沟裂,蛛网膜位于软脑膜与硬脑膜之间,硬脑膜与颅骨板之间致密相连。新生儿脑组织由端脑、间脑、脑干、小脑4部分组成。新生儿颅脑检查时要有延续性的思考。新生儿脑组织的血管丰富,要了解脑静脉(浅静脉、深静脉)及脑动脉。其中,大脑中动脉是最主要的脑组织供血动脉。
新生儿颅脑检查的仪器及探头:使用中频、微凸小型探头,频率范围常规用5-8MHz、5-9MHz等。超声检查可以经过前囟、侧囟、乳突、后囟4个声窗进行。
经前囟超声常用8个切面,即5个冠状切面和3个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包括从额叶至枕叶的5个切面:额叶切面、侧脑室前角切面、第三脑室切面、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切面、枕叶切面。额叶切面可显示大脑前正中裂、脑半球的额叶、前颅窝及上眼眶。侧脑室前角切面可显示侧脑室前角、透明膈腔、胼胝体、尾状核头部。第三脑室切面可显示侧脑室前角、胼胝体、透明膈腔、尾状核、丘脑、第三脑室、颞叶、外侧裂;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切面可显示脉络丛、颅后窝;枕叶切面可显示枕叶。矢状切面包括从脑正中线至双侧颞叶的3个切面:脑岛层切面、旁矢状侧脑室前角-后角切面、正中矢状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胼胝体、透明膈腔、丘脑、第四脑室、小脑;旁矢状侧脑室前角-后角切面可显示脉络丛、尾状核、丘脑、小脑;脑岛层切面可显示颞叶内侧面的脑岛、皇冠样图像。
颞叶探查,探头放置在耳前,测定脑血管。脑血管测定及意义:颞囟斜切面测定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环;前囟正中切面测定大脑前动脉。RI增大,与脑组织缺氧酸中毒及脑血管痉挛、脑血流阻力增大有关;RI减低,可以有不同的病理意义,需结合脑血流速度进行判断。乳突探查可以观察小脑。
侧脑室特点:随胎龄增大而减小、早产儿相对大、左右可不对称(左侧右侧)、后角前角。侧脑室测量,旁矢状切面,丘脑尾状核沟至侧脑室内侧壁垂直距离(简捷)
检查适应症及时间选择:检查对象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多胎儿,有异常分娩史及相应病史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生后3天内,生后一周检查,严重者酌情及时复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在发病3天内观察脑水肿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一周观察是否完全恢复,3-4周复查是否存在遗留病变。
新生儿颅脑超声主要观察内容:颅内结构是否清晰;脑中线是否移位、半球间隙是否增宽;侧脑室是否变窄或增宽、脉络丛形态回声是否改变;脑实质回声是否异常、是否有占位;小脑形态及周围间隙是否异常;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是否异常。
许教授向大家细致讲解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分级:I级,室管膜下出血;II级,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张;III级,脑室内出血、有脑室扩张;IV级,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并通过病例分享引领大家理解相关的理论及临床知识。
许云峰教授讲解的内容是大家期待学习但不太熟悉的领域。许教授结合新生儿颅脑解剖、病理基础知识、超声切面及病例分享,让大家在这次讲座中受益匪浅。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