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科普颅内动脉瘤需要筛查吗

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07223.html
1

颅内动脉瘤需要筛查吗?

这里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正方观点:

颅内动脉瘤需要筛查。理由:颅内动脉瘤(IA)有三大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这种疾病多是隐性存在(无症状)。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如撒旦幽灵释放出来,或者说是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情况危急时,医院都救不了自己,危害极大。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率约为每年1-2%,而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致残致死率大约为30~40%。所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相关的潜在可怕预后、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相对较高和选择性治疗UIA的比较安全,构成了支持UIA筛查的依据。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与良好预后密切相关。

反方观点:

颅内动脉瘤不需要筛查。理由:我国的UIA患病率约为7%,人群巨大,这表明我国约有4千万颅内动脉瘤携带者。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并不高,每年只有1%,大部分患者是带瘤生存,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技术的进步,aSAH仅占所有卒中死亡率的4.4%。治疗任何疾病的决定都是基于治疗的潜在风险与自然病史的权衡。因此用全民筛查的方式找出这些颅内动脉瘤患者,其成本效益比较差。

我们不去评价两种观点的对与错,但仍有一些共识:颅内动脉瘤普查,可能在普通人群中没有必要,但在特殊人群中做筛查是有必要的,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高危人群中仍是有意义的。

2

颅内动脉瘤的筛查适应证?

哪些群体患动脉瘤的风险更高,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确证的观点:

1、以前接受过UIA治疗的人群;以前患过aSAH的人;

2、以前患过aSAH的人,发现动脉瘤风险较高;

3、罹患A的高危人群某些遗传综合征与aSAH风险增高相关,例如多囊肾,ADPKD、Ⅳ型Ehlers-Danlos综合征以及MOPD;

4、脑动脉瘤常见于35-60岁人群;

5、高血压患者的UIA患病率大幅增高,同时其生长与破裂风险也增高;

6、新生动脉瘤形成与吸烟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吸烟会增高UIA形成的风险。吸烟20年支,其患动脉瘤风险高于非吸烟人群,而尼古丁在动脉瘤的发生与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二)待证实的观点:

1、过度饮酒(酗酒)者,虽然患aSAH的风险较高,但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这些人更易患颅内动脉瘤;

2、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更高;

3、不良生活习惯:诸如熬夜、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的人患颅内动脉瘤疾病的风险更高。

(三)在特定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筛查是有意义的,适应证推荐:

1、≥2家族成员患有IA或SAH的患者应通过CTA或MRA进行动脉瘤性筛查。预测此类家庭中动脉瘤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史、吸烟史和女性。

2、有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史的患者,特别是有IA家族史的患者,应为主动脉或主动脉瓣缩窄患者和原始侏儒症患者提供CTA或MRA。

如何选择人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临床医生应考虑与特定特征相关的动脉瘤患病率(如选定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预计疾病发病率、经济有效的筛查测试、可接受的低风险和有效治疗,以及患者了解筛查时颅内阳性发现对生活的潜在影响(如未来获得人寿保险)以及与UIA检测相关的压力和焦虑。

3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如何做?

确定了做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应该如何做?

1、目前的常规体检项目,对于发现头部病变,尤其是颅内动脉瘤,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头颅CT/MR平扫只能发现比较大的动脉瘤,而对更常见的中等大小动脉瘤检出率几乎为零。

2、颅内动脉瘤的筛查,目前主要采取头颅CTA和头颅MRA扫描。如果头颅CTA/MRA不能确定,可以考虑行全脑DSA术,行确定诊断。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是脑血管病精准诊断的金标准,但DSA一般不用于体检,而用于最后的确诊和介入治疗。

3、无创血管影像检查(CTA、MRA)具有易操作性和低风险性,这些优点使其作为一种可选择体检项目(或早期临床项目)为医生和大众接受。

4、对于小动脉瘤(3mm或更小)患者,连续随访评估检查动脉瘤是否生长是一个合理的方法。

5、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短,由于年龄较高或共病,不建议筛查。筛查的最高年龄为70岁。人到中年:每3~5年记得做个头颈CTA/头颅MRA。

6、对于有头痛及头晕病史的患者,可以进行脑血管的无创检查以排查动脉瘤。有些动脉瘤的警哨性出血,表现为短暂性头痛和头晕。

4

颅内动脉瘤筛查之后,

一定要做稳定性评估

颅内动脉瘤筛查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检出或治疗动脉瘤,而是为了增加人民的健康生活寿命。因此,在对颅内血管进行成像之前,应权衡筛查的成本、风险和益处,包括诊断风险,无创成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治疗的风险,以及预期寿命的增加。但风险评估还应包括筛查前的焦虑程度、阴性结果的安慰作用,阳性结果可能引起的焦虑。此外,即使是筛查、反复筛查和预防性治疗也不能预防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疾病筛查的成本、风险和益处均是一个变量,将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颅内动脉瘤筛查,是否存在动脉瘤,其实只是第一步,不做评估的筛查是不负责任的。因为,筛查出的颅内动脉瘤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是稳定的,只有将不稳定的动脉瘤筛查出来才是完整的。只有准确判断动脉瘤是否稳定,是否有较高的破裂风险,以及生长风险,这样才能决定下一步处理。否则,后期的评估不到位,可能出现两种不理想情况,稳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因为恐惧产生心理问题,或者选择手术出现并发症,反而生活质量下降;或者不稳定动脉瘤,却没有采取及时手术,后期出现破裂,并发症出现,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

颅内动脉瘤筛查和稳定性评估应是一个整体。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评估(破裂风险和生长风险判断),需要依赖有经验医生的判断,主要依据包括:

A、风险与动脉瘤病变大小,位置及其他形态学特征有关,主要是与AR、SR、UI和NSI等形态学指标有关;

B、通过连续影像学检查记录病灶变化,短期内变化明显意味着高风险;

C、患者年龄;是否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脑动脉瘤家族病史;是否存在多发性动脉瘤;是否存在并发的病理学改变,也是重要因素;

D、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风险量表,如PHASES等,但目前并没有公认的标准;

E、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性疾病,其破裂与生长与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因此CFD的相关研究成为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lz/9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